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工程 > 工程地质条件有哪些(齐越)

知识点

工程地质条件有哪些(齐越)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对工程建筑物有影响的各种地质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塌、砂土液化、地基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条件如何

(1)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这些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特征、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物理力学性质等。

(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和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尤其是新时代、大规模的优势断层,可以控制地震等灾害,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沉降具有重要意义。

(3)地表地质

它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的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密切相关,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运动、河流侵蚀和沉积等。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4)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的起伏、斜坡的陡度、山谷的宽度和形态等。,而地貌则解释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间。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度、基岩裸露、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过程都有不同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路线的选择。

(5)水文地质条件

这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地下水是降低岩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它会侵蚀建筑物的某些部分(如地基),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它包括地下水的来源、埋藏、分布、动态和水质。

(6)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中常用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有:粘性土、砂土、砂砾、碎石、块石等。在大型土木水利工程中,天然建筑材料的数量、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直接关系到选址、工程造价、工期等。因此,它也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重要内容,有时甚至可以成为选择工程建筑类型的决定性因素。

常见工程地质问题

(1)洞室围岩稳定性:地下洞室被岩土介质(围岩)包围,在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地下岩体原有的平衡条件,导致围岩坍塌、地下水涌出等一系列不稳定现象。一般在工程建设规划和选址中,需要评价区域稳定性,研究地质历史上地质体的应力状态和变形过程,评价山体稳定性,研究岩体结构特征,预测岩体变形破坏规律,评价岩体稳定性,考虑建筑物与岩体结构的相互作用。这些都是防止工程失误和事故,保证洞室围岩稳定的必要工作。

(2)区域稳定性: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地震、沉降、液化和活动断裂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土木工程界的关注。对于大型水电工程、地下工程和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区域稳定性应该是首先要论证的问题。

(3)地基稳定性: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强度和变形。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过程和现象也会影响地基稳定性。铁路、公路等工程建筑会遇到路基稳定性问题。

(4)边坡稳定性:自然界的自然边坡是长期地表地质作用的产物,达到相对协调和平衡。人类工程活动,尤其是道路工程,需要开挖和填筑人工边坡(路堑、路堤、大坝、基坑等)。).边坡稳定对防止地质灾害和保证地基稳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