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新闻 > 2019高考具体时间安排 高考倒计时还有多少天(刘美娟)

知识点

2019高考具体时间安排 高考倒计时还有多少天(刘美娟)

2019年高考是什么时候?离高考还有多少天?高考各科复习计划如何安排?下面,Youtu。com编制了2019年高考具体时间表,供大家参考。

2019年高考时间安排

时间6月7日6月8日9:00-11:3015:00-17:009:00-11:3015:00-17:00科目语文数学(文)文科综合外语数学(理)理科综合

考试科目

文史考生:语文、数学(文学)、外语、文科。

理工科考生:语文、数学(理科)、外语、理科。

外语考试分为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六种语言,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要参加全市组织的外语口语考试。

高考倒计时!距离2019年高考还有几天

今天距离2019年高考还有221天倒数

高考倒计时复习策略:

中国的

重点复习经典名著,多读高分卷

1.注意梳理知识点,多看新题型。在复习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很少涉及的问题和知识点。学生应该通过看到更多的新问题来提高他们应对考试的能力。

2.重点复习名著经典。这两项在答题上是有规律的。学生只要认真复习,掌握答题技巧,在高考中拿到基础分相对容易。另外,学生要继续背诵教材中的必读文章,才能在这些“必读分数”中“稳操胜券”。

3.多读满分和高分。扩大知识面,提高答题水平,填空。

4.准备一些作文的材料。掌握议论文的几种分析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材料,以便更好的处理作文题。从近几年高考的趋势来看,作文试题更侧重于议论文写作,学生在写作上要语言严谨,观点明确,逻辑严密。

数学

分类总结,注意查漏补缺

1.分类汇总。建议分类总结5~10套有代表性的模拟试卷,绕过一个问题,掌握并固化必修考试和热点问题的解题方法。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用做很多题海训练,只需要回到课本上,背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定理。另外公式、原理等知识可以在高考前一两天强化记忆。

2.反思错题,规范模拟训练。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所以对错题的反思是目前最重要的。找出过去考过的卷子,每道错题反思一遍再做一遍,查漏补缺,避免错题重复。同时,学生要规范答题时间、答题方式、训练方法和技巧,以及这期间的训练心态,做到尽可能的快速、准确、规范。另外要规范写法,力求正确完整,做到正确完整。

3.做题后注意分析。建议学生每次考完试都要写一份分析报告。报告包括四个方面:失分多少,失分的知识点,如何补救,时间分配。在考前一周,学生可以反复学习自己的分析报告,了解自己的不足,尽量避免高考中熟悉的题目出现失分现象。

英语

不要急于再做题,做好总结整理

1.坚持听力训练和广泛听力相结合。建议学生每天听20~30分钟,注意听力解题技巧,查看听力原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尤其是一些简短的对话,可以在早读课上熟悉。

2.总结整理错题。最后一个月,学生有必要继续总结和整理错题。建议你不要急着做上个月的题。最好是根据专题总结整理错题,对比相似点和易错点,有效查漏补缺,不断阅读,或者利用上午的自学时间大声朗读正确的句子。

3.有计划地整理词汇,坚持写作训练。复习英语词汇时,建议学生参考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复习、梳理词汇,注意今年高考的新词汇。在写作中,建议学生每天背诵一篇范文或一段好文章,以增强语感,积累词汇和材料。

4.加强阅读和格式塔训练。最后一个月,每天至少做两次阅读或者一次阅读一次完成。特别是对于目前英语成绩还不理想的学生,要学会先看试题,再看期末的文章,也就是带题阅读,有助于提高准确率。同时,每次做完阅读和完形练习,都要反思总结,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5.模拟限时训练。学生每周可以做一两套高考题。他们应该独立完成问题,并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

艺术综合

注重跨学科内容的串联与整合

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教材仍然是高考命题最重要的文本材料。因此,学生必须回到课本上,仔细阅读最后一个月冲刺中课本的每一个内容。除了教材的课文外,还要注意课后的知识链接、学术论证、习题等课文材料,以及教材的图表、地图等各种信息,从而挖掘出隐藏的信息。同时,学生还应检查自己的弱点,有效地填补空白,其中应高度重视各个学科的重要概念、主要知识与通常被忽视的知识点的联系。

2.构建体系,注意“串联”,从不同学科分析同一学科。因为文科知识点多,没有一个逻辑体系很难全面掌握。历史学科强调通史体系的结构,注重古今中外知识的联系与融合;政治学科以学科的主要模块为基础,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思想体系,构建全书的结构体系;地理学的主要知识体系包括自然地理学的五大规律和人文地理学的四大区位理论,强调规律与理论的互动关系。

除了在宏观层面上构建各个学科的体系外,还要注意在微观主题的指导下知识的串联与整合。例如,在回顾历史学科中世界贸易的发展内容时,可以从贸易内涵、贸易广度、贸易主体和贸易规则等方面串联知识。

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工业化、城市与文明、权力监督、科技与人文、危机与共识等一些宏观主题来整合系列知识。甚至可以从一个主题中整合三个科目的知识点。比如上面提到的城市与文明主题,涉及到政治、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你可以从不同的学科去思考和梳理这个主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科的基本素质。

3.问题不要太多,要有选择性。最后一个月,习题的处理也是备考的重要环节。最后冲刺阶段,不要做太多题,要有选择性。尽量做一两套近几年的真题高考,明确高考命题方向,掌握试题结构、答题组织、分数分配等基本规范。

合理化

多练多做,高考热

1.学生要关注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每年高考的题目和内容都会有波动,但总有一些题目几乎是百分百考过的。对于这些热点话题,一定要在最后一个月多练习多做,一定要了解和总结这些内容可能发生的变化类型。如果能在考前掌握这些知识的各种可能的考试类型,对考生排答案会有帮助。考前要知己知彼,打预防针。

2.回归课本。物理方面,学生要能记住每章的物理公式;某些物质的性质、特性和应用;各实验的原理、公式、所需仪器、器件图或电路图、步骤、仪器使用和读数、数据处理及误差原因;还记得一些次要结论。化学方面,考试前要复习巩固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原理等知识。生物方面,要熟悉课本黑体部分,注意梳理三个模块的主要知识。

3.要合理安排解题顺序,首先要找到最合适的解题顺序。学生平时要积累解决综合试题的经验,按照你的最佳顺序来回答综合试卷。根据试卷的难度分布,结合大部分学生的解题经验,建议依次尝试这种解题顺序:选择题→物理试题→剩余题。因为物理试题比较简单,应该是必考的,而且大脑清醒的时候不容易丢分。同时,合理分配解题时间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分配给自己强项科目的时间可以按比例减少。对于那些做不到的科目,要学会放弃,节约时间。

另外要注意认真审题,规范答案。在回答化学和生物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正确的语言。想清楚了就尽量写清楚,回答问题就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