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布高考防疫指南(李傲)
为了保证2020年高考顺利进行,保障高考考生的安全,很多地方先后出台了高考防疫指南。以下是边肖整理的相关资料。请认真参考考生和家长,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以免影响考试。
多站点高考防疫指南
受疫情影响,去年6月举行的高考推迟到7月。近日,四川、江苏、山东、天津、云南、贵州、安徽、河南等省陆续出台规定,对考生的健康监护、考场设置、考试组织、佩戴口罩等做出了具体要求。
【/s2/】考试前两周测体温,无特殊情况出省。
对于学生的健康监测,考前两周尤为重要。很多省份规定考生从考前两周开始每天都要测体温,尽量不要离开自己的省份。
山东:山东省考试院发布《考生须知》,要求考生从6月23日起每天自觉进行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监测。同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离开鲁;江苏教育考试院也规定考生每天都要测体温,考前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江苏。
安徽:除要求考生“不得离开安徽”外,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还提出,6月23日前,考生应办理安康码,进行日常体温测量,记录和监测健康状况,如实完整填写2020年安徽省高校招生考试考生“健康承诺书”。
四川:四川省要求除了监测在校考生的日常体温和健康状况外,还应同时加强对“社会考生”和考场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从6月23日开始,当地招生考试机构负责通知并督促社会考生每天登录指定网站,按要求如实填写健康信息。
贵州:根据《2020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防疫工作规划》,全省所有考生不得在考试前14天(6月23日)离开本省,省外考生必须在考试前14天返回报考的县级行政区域。从考试前14天开始,所有考生每天都会测量自己的体温,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
河南:要告知考生上学时和所有报名点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去人口密集地区,尽量不要出市区,避免接触中高风险地区的海归。部分考生必须经过核酸检测,并持健康证进入考场
【/s2/】考试前,哪些考生需要有检定证书?
山东:山东省要求考生考前发热(体温≥37.3℃),或者在考前14天内有境外或非低危地区旅行经历的,必须到考试所在城市的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考生在入学时主动向考点说明情况,并在考试前7天内提供核酸检测证明。
江苏:江苏要求体温≥37.3℃,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尚未恢复,且在考试前14天内有境外或非低危区旅行经历的考生,应及时向学校、教育考试机构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考试前,考生应主动向考点说明情况,并在考试前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河南:河南省要求考生如果在考前14天内在境外或中高危地区有活动痕迹,且健康监测发现考生在考前14天内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在考前7天内由所在学校和报名点通知考生做核酸检测,并凭核酸检测报告领取准考证。有了核酸检测报告(阴性),才能和健康考生在同一个考场考试。如果没有检测报告,将安排在备用隔离检查室进行检测。
四川:四川省规定,有身体异常,考试前14天内有境外或境内非低危区活动痕迹,有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接触史者,在开具准考证时必须出示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的“有效健康证明”。
天津: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要求,6月23日至7月6日期间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的考生,应立即向申请人报告,并到指定医院就医。未被诊断为新冠肺炎肺炎的候选人必须携带阴性核酸检测证书,才能在常规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此外,中高风险地区或风险调整为低风险且不足14天的地区考生应在考试前14天返回天津,期间不得离开天津,在家进行健康监测和报告。不能提前返回天津的考生,必须在到达天津前7天内提供阴性核酸检测证明。有武汉居住史的考生必须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江西:据《江西日报》报道,从7月1日起,省新余市将组织所有考生进行免费核酸检测,其中从中高危地区返回的考生必须进行两次检测。
体温高于37.3℃的考生使用“隔离考场”。
6月24日,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2020年高考防疫10项重点措施》,规定原则上每10个普通考场设置1个备用隔离考场(每个考场不少于3个)。考试当天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考生,允许使用备用隔离考场。
对此,各地都在《防疫指南》中有所体现。山东、江苏、云南、河南、河北、贵州等省都规定所有考生在进入考点前必须接受测温。体温高于37.3℃的考生应重新测量体温。如果复试后体温仍高于37.3℃,经专业评估和综合判断可以继续参加考试,则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进行考试。
其中,河南省规定,原则上每30个普通考场应当有一个备用的隔离考场,每个考场不得少于两个。备用隔离检查室应设在独立的隔离区,并从检测中心入口设置专门的防疫通道。如果需要使用空键,应该使用split 空键。同时,配备具备防疫条件的监考人员和工作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一般考场的设置也很详细。比如贵州、河南等省都规定,在低风险地区,每个考场要放置桌椅,30人。考生座位横向间距大于80 cm,纵向间距应根据考场实际面积尽量加大;中高危区考场座位设置前后距离应大于100cm;考场入口处过道标有1米间隔线,考生排队入场时可间隔使用。
经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综合研究后进入隔离检查室的考生,从普通检查室转入备用隔离检查室(不离开检查中心)所耽误的时间,经批准后补齐。
【/s2/】是否使用口罩,要看具体情况。
关于是否佩戴口罩,教育部此前规定,低风险地区考生进入考场前应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备用隔离考场及高危区域考生全程佩戴口罩。对此,各地要求大体一致。不过,略有不同。对于低风险地区的考生,山东省规定“建议考生继续佩戴”。
此外,河南省也有关于学生能否自制口罩的规定。根据《2020年河南省高校招生考试组考试及防疫指引》,低危区考生进入普通考场前应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前,应摘下口罩,放在考生的物品存放处。进入会场后,他们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戴口罩;如果需要佩戴,可以向监考老师申请考场使用的口罩。每次考试结束后,都要把考场用的口罩放在座位上,不要拿出考场。考生不得自带口罩进入考场。
为了保证口罩的需求,河南省规定各地要按照每人半天一个的标准为检查人员配备口罩;按照每个学生每天一个口罩的标准,准备口罩供考生在考场使用,每个考场准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口罩。
如何处理被诊断患有新冠肺炎肺炎的候选人?[/s2/]
河南:河南省规定,考生如果是新冠肺炎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必须经过卫生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逐一专业评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卫生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根据其身体状况和传播风险,综合判断是否可以安排其在隔离或治疗场所进行考试。此外,已治愈14天以内且不能排除感染可能性的发热患者,必须经过卫生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专业评估,教育行政部门和入学考试机构根据评估建议综合判断是否能正常参加考试。
安徽:安徽省教育考试院规定,具体考生必须接受卫生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专业考核”。除了“考前身体状况异常和健康状况监测异常,或在考前14天内在境外或非低危区有活动轨迹”外,这些考生还包括“新冠肺炎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患者、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治愈时间不足14天的病例、不能排除感染的发热患者”。
贵州:贵州省提出,如果考生是新冠肺炎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患者、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将根据专业评价综合判断是否可以在隔离或治疗场所参加考试。
河北:据《河北日报》、《渤海新闻网》等媒体报道,6月17日,河北省召开2020年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视频会议,会议提出,凡在新冠肺炎被医疗机构确诊为肺炎确诊病例的考生,一律不得参加考试。
银川:6月19日,银川市发布了《2020年银川市普通高考工作方案》,明确了被医疗机构诊断为新冠肺炎肺炎确诊病例、新冠肺炎肺炎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