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填报 > 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的区别及填报技巧(李傲)

知识点

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的区别及填报技巧(李傲)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很重要。如果申请的好,可以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他们表现不好,他们可能会得到高分和低分。那么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有什么区别呢?填表有什么技巧吗?

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的区别

顺序志愿按顺序填写,学校一一记录。第一个不录,从第二个开始。平行志愿没有顺序,都是一个顺序。如果第一个志愿者不被接受,开始第二个志愿者。顺序志愿只有一次机会,平行志愿至少有6次甚至9次,降低了录取难度。

序贯志愿是指同一录取批次设立的多个院校有一个志愿者的序列,表示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比如第一志愿院校、第二志愿院校。同一个学院志愿的考生在电脑存档时分开排队,然后按照分数由高到低到相应学院存档。所谓“序贯志愿”,就是按照“志愿+分数”来立案。在一批录取过程中,对于学校,所有学校只能同时录取同一顺序志愿的考生;就考生而言,所有分数在某一批次以上的考生,只能同时按同一顺序进行搜索和归档。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志愿的一种新的录取模式,即一个志愿包含多个平行机构。意味着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以在指定的批次内同时填报多个平行的高校志愿。录取时,申请人按照“分数优先,跟随志愿者”的原则进行归档。同一科目成绩未被录取的考生,按照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一次报名,即所有考生排成一队,分数高的优先。当每个候选人归档时,根据候选人填写的机构顺序,他将文件归档到排名最高、计划平衡的机构。

顺序志愿服务的报告技巧

如果考生选择的第一所志愿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在本省近2-3年普遍稳定,考生最好达到上一年录取分数线区间的中段,专业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如果只达到评分范围的下限,选择时间比较谨慎。如果考生选择的学校近2-3年录取分数线在省内是“高、低”,考生的分数线应该达到其录取分数线的上限,这样才能有把握。

按照“顺序志愿”的备案方式,考生报的第二志愿学校必须是第一志愿学生不足的学校,如果分数远高于该学校上一年度的实际录取分数,该学校永远不能被视为第二志愿学校。因为批次中有很多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不是很高,但是有大量的第一志愿的学生,他们的录取基本都是第一志愿的考生。目前在实行这种招标方式的省份,一般来说,第一志愿的录取率可以达到75%左右,第二志愿的录取率可以达到15%左右,第二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规划可以达到90%以上。所以考生要把自己的第二志愿定位为自己可以接受的最后一个“保底”志愿,在“有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

一批中,如果能申请的第一志愿学校根据最近两年的实际录取分数只有50-60%的把握,那么就要申请第二志愿学校,选择第一志愿学生不足且自己能接受的学校作为第二志愿学校,这样才能被录取,才能“有保障”。

平行志愿者的报告技巧

由于平行志愿的录取模式是采取一次性投入,一轮投入后是不可能补上投入的。考生备案后,如果成绩比较低,专业不服从调剂,不符合特殊专业体检要求,部分专业不符合单科成绩要求,高校可能会退档。一旦有退路,考生只能参加志愿或下一批录取。

理论上讲,实行平行志愿后,几所好大学可以同时填报,但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顺序。因为平行志愿档案是按照候选平行志愿所列院校的顺序进行搜索的,一旦满足条件,档案就会被送到最先搜索到的院校。如果平行志愿顺序不合理或者被报院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高于自己的分数线,也可能导致考生错过更好的院校,甚至无法报名。

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不妨把自己能“跳”的理想学校作为自己的志愿A,把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自己的志愿B,把志愿C作为“保守”学校,把志愿D作为“底层”学校。这样几所学校就形成了梯度配置顺序,既可以避免“高分低分”带来的自责,也可以防止相应的院校万一达不到更好的院校的分数就去读书,以免落入低批院校或者掉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