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满分作文 > 2019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必背范文(徐克达)

知识点

2019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必背范文(徐克达)

高考作文在整个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是语文的一半。作文的分数直接关系到语文的成败。下面是边肖编的上海高考作文。让我们一起享受吧。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在“万方音乐剧”中寻找“中国味”

我喜欢音乐,但我对它了解不多。因为我不是专门学音乐知识的,不懂记谱法,也不懂五线谱。但是经过多年的经验,我还是能分辨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声调。欧美,非洲,印度巴基斯坦次大陆,日本等等。虽然说不出个所以然,但做个判断也不是太难。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不仅曲调源于自己的生活和特殊情感,也离不开特定的乐器作为载体。所以音乐世界的丰富性是显而易见的。 

正是因为音乐有历史渊源,人们才首先适应和接受自己国家和民族普遍认可的音乐形式和音调。音乐人一般会在自己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考虑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鲁迅说:“只有国民才是世界的”。我以为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只有得到全民族的认可,才有资格成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第二,世界本身是由各种各样的特征和丰富多彩的东西组成的。没有自己的特色,就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无法成为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音乐也是。当我们阅读各种世界寻找回家的路时,自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民族音乐中令人着迷的味道。    

世界虽然是相互包容的,但要有中国味才能站起来。虽然西方乐器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接受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至少在中国的灵魂中还是有自己的坚持。交响乐我们有《北京到边境村的好消息》,钢琴曲我们有《黄河》,小提琴我们有《朱良》,等等。他们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民族音乐,因为他们用的是西方乐器,但谁又能说他们不是中国人呢?关键是它的“身体”还是我们的。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爱,这是共同的。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不同,音乐有其自身的多样性特征,这反映了个性。共性在于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意识的寻找“中国味”,恰恰是为了在音乐中促进世界的和谐,走向大和谐。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上海卷论文坚持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中国人作为文化人、全面育人的定位和追求,充分发挥文化渗透功能,增强文化自信,突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题目从不同国家的音乐开始。在异国音乐和中国音乐的比较中,突出了中国特色,通过比较理解,对“中国味”有了更深的理解。然后音乐扩展到其他“事物”,“事物”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启发人们如何认识事物。“中国风”内涵丰富,可以成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多彩的文化、丰富多彩的艺术、不屈不挠的精神、开放博大的胸怀等独特的“中国符号”。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展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识别。试题也让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但无论是具体的东西还是抽象的东西,这种认知都必须以“中国味”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