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新闻 > “双一流”大学为何分成AB两类 教育部这样回应(张雪娇)

知识点

“双一流”大学为何分成AB两类 教育部这样回应(张雪娇)

201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运行阶段。

实施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的总体基调要求,结合“双一流”建设的实际,经过广泛协商,确定了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的总体工作原则。

求稳,就是从建设基础出发,平稳起步,平稳过渡,稳步前进,不要从头再来;继承创新,即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现有建设成果,同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发展,即以改革为动力,既要坚持竞争开放、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强化绩效激励,又要强调改革引领、深化综合改革,有效推动内涵发展,提高高校质量。

如何选择和认定“双一流”大学和学科?

根据《总体规划》和《实施办法》,通过竞争优化、专家遴选、政府比较、动态筛选,评选出“双一流”高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增量推进建设,通过股改激发建设活力。“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认定和遴选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根据《总体规划》和《实施办法》成立“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高层次战略专家的作用,具体承担建设方案的遴选、认定和评审等相关工作。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标准,生成待建大学和待建学科名单。具体分为三个环节:一是综合考虑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和认可度,论证第三方评价的结果;然后重点对有中国特色的学科进行评价,尤其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适当参考国际评价,兼顾国家战略、行业和地区的迫切需求、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一流学科建设大学认定标准的形成;最后,根据认定标准,筛选出137所一级学科建设高校推荐名单,并产生相应的待建学科。

在一流学科建设建议清单的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了42所一流大学建设建议。一流大学建设以一流学科为依托,以学校整体建设和重点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注重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之后,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三部委审议确定了拟建设的“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名单。

第三步,确定待建大学的建设方案。高等学校建设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查后,报送三部委。专家委员会对拟建大学的建设方案进行审议和咨询,首先要牢牢守住政治壁垒,其次要坚持综合评价和内涵发展导向,对建设方案逐一提出具体意见。三部委研究后,根据咨询意见通知相关高校对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对修改完善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意见,三部委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和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其中,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若干建设学科,考虑到这些学科的特殊性,在名单中特别注明。

需要注意的是,评选确定了“建设”大学和“建设”学科,重点是“建设”,这是走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将这些学校和学科确定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取决于最终的建设结果。

“双一流”大学的评选认定体现了哪些战略考量?

选择和认定“双一流”大学,不仅要打破封闭固化的实践,打破终身体制,还要考虑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的、有特色的、不可替代的学科。注意突出四个关键点: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做到世界一流。落实“四个服务”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建设德才兼备的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扎根中国办大学,积极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道路和模式。

第二,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前沿或行列。这是一个突破性的项目,重点支持优秀和强大,领导示范,必须坚持,鼓励和支持高水平。

三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为选择“双一流”大学的重要因素,以“211工程”和“985工程”为重要基础,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第四,支持特殊需求。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但难以在第三方评估中体现的高校,对建设时间较长、特色鲜明、不可替代的学科或领域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