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地理 > 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知识点(孟凡霖)

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知识点(孟凡霖)

对于高考的地理,想要提高地理成绩,必须掌握一定的高频考点。以下有图。com为你整理了一些高频知识点。

地理高考前必须背10道题

1.东亚的经纬度范围?73oE~145oE,4oN~53oN

2.东亚地形特征(包括地形特征)?

①海岸线曲折,半岛、岛屿众多。②东部平原多,西部高原山地多。③地势西高东低。

3.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1)季风气候;创世纪:陆地和海洋热属性的差异。冬天西北风,夏天东南风。②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远离海洋,内陆深,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4.分析朝鲜半岛河流的特点、成因及其对黄海盐度的影响?

特点:①由东北向西南流动;②河流短;3朝鲜河流有冰期,韩国没有;④河流小含沙量。

原因:(1)受东北和西南地形的影响;②半岛面积小,以山地为主;③朝鲜是暖季,韩国是热季;④朝鲜半岛植被覆盖良好。

影响:降低黄海盐度。

点击查看:高考地理答案必背知识点

高考如何学习地理?历史上最强的高考自我激励书《高考蝶变》,教你如何提高成绩。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5.分析朝鲜半岛南北在地形、气候、植被、经济等方面的异同?

地形:以山地为主,东北地势高,西南地势低。

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经济:南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北方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6.朝鲜半岛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原因:地形——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水源。交通——陆海交通便利。工农业——工农业发达。

7.东亚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历史等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好培养。

气候:雨热兼施的季风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

土壤:肥沃。

人口:劳动力多且丰富。

历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8.东亚农业分布特点?

东部平原以种植为主,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

西部高原山区以畜牧业为主。

9.日本经纬度范围?关东平原的经纬度?

日本(东经130° ~ 145°,北纬25° ~ 45°);关东平原(东经139° ~ 141°,北纬35° ~ 37°)

10.日本的气候类型和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总边界:北纬40度(雨天、台风雨)

高中地理一定要背知识点和工业话题

⑴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以煤炭为主要资源,使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

⑵中国能源消费和利用变化特征:煤炭比重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上升。

⑶国内主要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不足的原因:①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大;②我国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加剧了能源短缺;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4)能源勘探开发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要;⑤国际油价上涨;⑥中国缺乏石油储备体系。

⑸调整措施: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增加能源开发和采用,增加能源产出;④加快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稳步发展核电;⑥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⑦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能源利用率;

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能意识;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

⑩乙醇汽油的使用。

(6)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共赢的结果: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其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哈萨克斯坦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②中国可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样化;中国将获得长期稳定的陆上石油来源;管道位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附近可以节省交通费用。

(7)(去年)西南能源输出省能源紧缺的原因有:(1)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水电发电受限;(2)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增加。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的⑻影响:

(1)对西部的意义:a .改变西部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西部生态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b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c .增加就业机会;d .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②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⑴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原因如下:(1)当地资源短缺,大量工业原料需要进口;(2)国内市场狭窄,大量工业品要出口;③沿海地区平原,有利于建厂;④有许多海岸线曲折的优秀港口,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出口。

埃及的经济支柱:石油、运河、汇款和旅游业。

⑶新加坡的经济支柱: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

⑷产业集聚:

(1)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和企业间的强烈合作与竞争,产业集中布局可以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的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扩大整体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劣势:产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夺土地、水、电、公共设施;加剧该地区的环境污染。
②新兴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分布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区域集群特征。优点是:共享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⑸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中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①大量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③银行信用体系发达;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轻工业;③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集中度低;⑤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地区。

差异:①企业之间相互竞争;②没有组织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①注重专业分工,形成组织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②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③及时掌握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④形成量产;⑤树立品牌意识;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技术素质;⑦与国外大型企业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6)《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中部、印度班加罗尔的区位分析:1。自然因素: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宜人2。社会经济因素: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②交通便利(公路、航空空港口);③军令(美国硅谷)。3.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周期短;研发费用占比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4.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廉价劳动力、土地、住房的优势。

⑺在中国四大产业基地中的区位劣势:

辽宁省中南部重工业基地:能源缺水。

京津唐工业基地: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资源匮乏;土地短缺;污染严重。

珠三角轻工业基地:能源和资源匮乏。

(8)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条件:区位、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材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产业惯性、社会合作条件、国防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历史条件、政策。(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布局。(e)工业选址的一般规则:1 .从经济因素来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交通、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2。从环境因素来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于冬夏季风的郊区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应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和河流上游;固体废物污染严重的行业应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9)区域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1)分析思路: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金会;交通状况;市场情况;劳动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九大方面。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

(1)水库大坝施工选择在河流峡谷。原因是:(1)地处峡谷,有利于筑坝;②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一定地点的原因: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平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易施工。

⑶确定某个地方为盆地。判断原因:河流向中间汇聚,说明地势中间低,周围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处。原因是地势高,河水可以顺着地势流。

⑸选择某处作为梯田的原因是地势平缓,坡度小。在这里开垦梯田不仅可以扩大耕地面积,而且有利于水土保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6】选择一定路线登山的原因是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小,攀爬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