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高中历史必修二思维导图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框架(刘美娟)

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思维导图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框架(刘美娟)

高中历史有哪些知识点?必修2的历史框架图是怎样的?下面,Youtu。com编制了第二次义务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和框架结构,供大家参考。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结构图

高考历史所需知识点总结

先秦

1.西周的兴亡。

2.分封制的内容和实质。

3.全面理解和解释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解体到封建制度建立,从分而治之到集权统一,从春秋到战国出现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经济、文化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如何反映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果(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的原因、类型、内容和结局。注意儒道法家。

8.天文学、医学和诗经。

9.孔子,荀子,孟子,韩非,屈原。

注:先秦时期很多年没有产生大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检讨到位,尤其是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这个阶段也可以结合秦汉或者明清。

秦汉

秦汉——多民族统一封建社会分化的形成、巩固、问题及演变

1.秦一统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两方面分析秦亡、汉兴盛的原因。

5.秦煌和汉武的许多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和作用。

7.春秋战国至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化及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民族的关系。

9.张骞、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与《史记》、数学与封建教育。

11.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意识形态专制)

12.秦汉是后人开拓的朝代。秦汉奠定了2000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和基本特征。怎么理解?有哪些史实?(统一的国家结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基于各种土地制度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融合格局;外汇开放格局;基于儒家思想的重量伦理思想模式;以应用技术为主导的传统科技和文化格局引领世界。)

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兴衰

1.隋朝与隋朝统一的历史原因。秦与隋的相似性。

2.隋继承了过去和未来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地记忆大运河的断面、起止点和交通河流。了解大运河的原因和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从多方面(从统治者的行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流、从中外交流等方面)分析初唐盛世的原因及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及评价。

6.深刻理解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平庸制在三省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随之而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外事、文化。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代中央政府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及共性。与汉族关系的异同。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进藏。

10.唐代与汉代对外交往的差异及其原因。具体的外汇史实。

11.深刻理解两部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从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及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唐代本草。

注: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应该引起重视。核心是兴衰。

五代十国宋立傲夏金元

五代十国宋立傲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抗、交流和民族融合;应用科技与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正负影响。

2.正确看待宋与辽、西夏、金的和平与战争。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契丹、党项,“分范、分汉”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一统、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权。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注:这一阶段学习的重点是加强集权;第一,民族关系;一、宋太祖与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第一,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明清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衰落

1.明清空以前加强君主专制的原因、措施和实质。八股文,军部。

2.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以及萌芽后中西方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和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本萌芽的阻碍。

3.了解鞭法和地定音系统。

4.辩证地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跟新开航线比。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还记得清初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吗?

8.明太祖、康熙、乾隆、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政治经济思想的背景及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比较。

11.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双重性和双重性。小说,民主思想,科技总结性名著。教育。(文学繁荣,技术没落;总结多是创新薄弱;专制与民主并存;交流减少,变成一种弱文化。)

12.辩证看待康干盛世与封建社会衰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们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注:现阶段应注意:统一、发展、衰落、巩固。

总之,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统一与分裂,治天下与乱,融合与隔阂,明主与昏君,沟通与封闭,耐人寻味。

中国近代史

从1840年到2000年,中国经历了160年的快速变化。这160年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1840年至1949年的半殖民地半封闭的社会阶段是屈辱、斗争和探索的世纪;194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从1840年到1949年,可以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840年到1919年:

(一)资本主义列强变本加厉,勾结中国反动势力,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闭的社会,支持反动势力加深这种统治秩序的历史。

(二)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民族民主和经济繁荣,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提出了很多救国的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阶级向洋人学习和西化的理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计划;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改革纲领,革命派的革命共和纲领等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和探索都因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而失败,但都做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闭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出现和发展,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刻转折提供了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从1919年到1921年,由于各种内外因素,中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经过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中国共产党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唱东方红,我们是自己家的主人,站起来”。其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外敌与内左与内右的斗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武装斗争的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走向社会主义的未来——即毛泽东思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国民革命时期开始萌芽,在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充分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高技能水平。实践证明,它确实是我们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是革命史,政治史,建国前求独立的历史,那么就是建设史,经济史,求富强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从一个良好的开端,到误入歧途,到拨乱反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一部历史。总的内容是探索建国前的曲折道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思想),争取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邓理论)形成并走向富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上有四个阶段(考试指令把它们合并成三个阶段,即56-76年合并成一个阶段)。

(1)从1949年到1956年,中国总体上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两种变化同时发生:

从1949年到1952年,是从半殖民地半封闭的社会形态转变而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闭的经济转变而来的经济崩溃的经济,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和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推翻大地主买办的专政,变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CPPCC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53-56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经过三次大的经济改革,经济从各种经济并存到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业化开始,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1956年至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曲折探索和前进的十年。总的来说,结果是主要的。但左派的错误逐渐盛行——最终演变成十年文革。

(3)关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内乱时期反极左斗争的内容。

(4)1978年,我们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新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