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大国崛起观后感范文精选(郭芷豪)

知识点

大国崛起观后感范文精选(郭芷豪)

《大国崛起》讲述了近500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崛起的故事,总结了大国崛起的规律。以下是边肖整理的有关大国崛起感知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篇关于大国崛起的范文

大国崛起的后经验

央视二套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第一部以世界强国历史为主题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它以历史为主题,从全球视角讲述了过去500年来世界九大强国兴衰的历史变迁。整部纪录片通过电视展现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光辉历程和世界大国的历史图景,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在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让我领略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的魅力,同时让我对建业的崛起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看《大国崛起》让我很担心。在我们读过的书里,经常说伟大的中国延续了五千年,历史悠久,国土资源丰富。多年来,我们一直沉醉其中。看完这部电影,对比中国从15世纪开始走的路,我们如梦方醒,不无遗憾!有遗憾,因为在人文地理学大发现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过引领世界的荣耀,有过崛起的机会。早在1405年,郑和船队乘风破浪,航行到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比葡萄牙人早近一个世纪。就在郑和率领大船队的时候,他只是口口声声宣扬我伟大国家的强大。传道之后,他回来了,什么也没做。但是,小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率领船只和枪炮,掠夺各地的财富,回去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大国”。人类进步的机会是有限的,谁能抓住机会,谁就抓住第一个机会。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这些小国被称为大国,只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们抓住了机遇。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今天的样子。今天,国家在崛起,地区在发展。如何使建业在南京科学、和谐、快速发展中走在前列,是抓住新一轮区域调整的关键机遇期。

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认知,是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认知反映,通过语言、言语和行动来表达,是“思维”和“思维”的结合。作为一种正常的思想状态,解放思想最根本的途径是解决思维方式问题,即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要使自己的思维和认识随着客观现实的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和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我觉得一定不能怕解放。你不能有“害怕”的想法。你害怕出错,害怕犯错,害怕被上级指责。工作中有时候有好的建议和措施,但是因为“害怕”,不想说,又不敢说。第二,不能乱解放。就是不知道什么叫解放思想,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不知道该怎么办,主要是学习不够,思维不够敏锐,思维不够开放,思维不够全面。

解放思想不是空口号。我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改变,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统一。

脚步够不到的地方,眼睛就够得着;眼睛够不到的地方,思想就能到达。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变革,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我们的社会就会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就会更加稳定和谐。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的矛盾也暴露出来了。改革开放后,由于各种原因,社会成员在地位和财富分配上倾向于两极分化,导致社会不和谐。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也是“经济失衡、社会失序、心理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资源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将会扩大。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差距的扩大,各种利益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但是,新制度的完善和定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新旧制度和机制之间的衔接不及时、不到位,可能会导致社会混乱、行为不端等问题。

鉴于此,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这是党中央克服纯市场机制局限性的新观点,是经济活力与社会和谐相结合的新思路,是“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旨在改善不均衡、矛盾的发展现状,其主要目的不是追求最好,而是寻求和谐,从而创造一个各个层次都能做到最好、各得其所的社会。

新的区域划分调整后,* *城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新城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各个阶层的利益,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会逐渐涌现和突出,不仅会影响社会许多成员的生活条件,造成激烈的冲突,破坏社会秩序,而且会阻碍经济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强国的崛起教会了我们什么

几年前,央视发布了12集电视剧《大国崛起》(以下简称《崛起》),探讨15世纪后的世界历史以及大国兴衰的原因。这部纪录片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反对意见集中在它的政治意图上,没有提到大国对中国的侵略。在审视这些论点时,该剧的主编说:“我们的意图是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强国崛起的历史来探究其繁荣背后的原因,然后让我们思考中国可以从其和平发展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如何才能冷静立足于世界,探索自己的和平发展道路?”

的确,当我们看历史的时候,不仅要看到我们所忍受的屈辱,还要研究别人是如何强大的,我们又是如何不那么屈辱的。历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精神生活空日益增长的不足,还在于提供一种自我完善的手段,这是最直接的手段——修正和吸收。

葡萄牙的繁荣源于它是欧洲大陆上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皇权使葡萄牙人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但资源的缺乏迫使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世界,变得强大。后来重新统一的西班牙也是类似的情况,两者的竞争加速了其共同崛起。荷兰人打开国门,用他们的经济头脑和对财富的渴望在海上经营。他们关心如何尽可能地增加他们的财富,并开始与东印度公司进行全球贸易。英国通过文艺复兴弘扬其文化精髓,成为高度发达的国家,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其彻底翻身崛起,超越其他欧洲国家。法国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最终还是富强了。德国统一后,大力发展教育,走上了两次侵略外国的道路。日本明治维新使其文明完全脱离了亚洲的劣等大国行列。俄罗斯凭借彼得大帝的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德国血统,充分吸收了欧洲工业革命的精华,而战争的延迟也给了俄罗斯足够的时间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最终成为世界强国,从而能够与冷战118年后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的美国抗衡。

影片中几个地方都出现了中国,而更发人深省的是穿插在各个国家崛起时期的中国局势。首先是开头,“公元1500年左右,中国处于明朝统治之下。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辟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行和威望。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消失在海洋上。”当时,世界正处于海洋时代的巅峰。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世界霸权,主导霸权的是航海技术和经济实力。中国在提升国力,其他国家在打造贸易窗口,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第二点,介绍日本的时候难免会提到中国。“邻清帝国在鸦片战争中遭到英国军舰袭击的经历,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新的信号。几千年来,日本几乎一直在向中国学习,甚至中国也输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很厉害。这种反对者的出现,对日本也是一种冲击。”于是,日本决定门户开放,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为后来进入列强铺平了道路。第三位是甲午中日甲午战争。“1890年以来,日本通过战争促进发展……日本侵略中国的朝鲜和台湾,大量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只是在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夺的赔款额相当于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四倍多,其中一大半用于扩充海军和陆军军备。”这是中国邻居日本崛起的记录。当时中国还没有意识到闭关锁国的坏根。

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西班牙和葡萄牙向我们展示了对外贸易在该国崛起中的支柱作用。荷兰商人让我们知道了诚信在商业中的重要性和筹集资金的手段。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可能不适用于中国,但其革命所产生的人权自由思想却影响了全世界。

日本和苏联都是新兴国家,情况和中国差不多。我也认同我的民族优越感。但苏联吸收欧洲先进工业技术的时候,中国还享受着康干盛世带来的表面繁荣。当然不能排除地理因素。毕竟苏联和欧洲相邻,思想交流方便,尤其是彼得大帝攻占地中海、黑海港口、首都圣彼得堡之后。但是,彼得几乎虚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亲自去欧洲留学反对叛乱,这在当时是康熙力所不及的。然而,受西方工业化影响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后来国家的命运。日本看到中国输给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自动打开了通商的大门,积极与西方先进国家交流,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和使团,其中有大量的留学生自告奋勇,这与洋务运动中中国被迫留学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地理上的隔阂是当时中国被封锁的原因,那么比中国更东方的日本的崛起,会给这个借口一些打击。当然,西化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苏联的西化导致了普通民众的叛乱,在彼得大帝时期枪杀陆军兵团甚至彼得的儿子;日本的西化也导致了著名的久保俊一被暗杀。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削弱他对先进和繁荣地位的无限渴望。

中国历史走过弯路,受过屈辱,但有时候走弯路也不是坏事。走弯路可以让中国在更大的决策上不走弯路,屈辱可以让中国在未来的对抗中不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