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醉翁亭记》的创作背景及作者人物评价(韩竞仪)

知识点

《醉翁亭记》的创作背景及作者人物评价(韩竞仪)

《醉翁亭》是中考要考的文言文之一。「醉翁亭」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下面简单总结一下醉翁亭的创作背景。

《醉翁亭》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李青五年(1045年),参政的范仲淹等人被革职。欧阳修为他们写了一封辩信,被贬滁州两年。他上台后情绪低落,但却能打出“宽严相济,不扰民”的风格,取得了一些成绩。《醉翁亭》写于这一时期。

文章描述了滁州不同的幽深而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滁州人的宁静生活,尤其是作者与山里人一起享受盛宴的情景。全文贯穿“了”字,内容复杂曲折。

一个暗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可以“与民同乐”,一个隐藏在山河背后。在他40多岁的全盛时期,他被称为“醉翁”,经常旅行。此外,他的“少喝多醉”和“其间谦让”的表现,都表明欧阳修利用山水之乐来缓解流亡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个地方:一个是陶醉于美景,一个是陶醉于人民。

醉翁亭的创作背景

《醉翁亭》写于宋仁宗李青五年(1045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欧阳修从清朝降职五年后来到滁州。在被贬之前,先后担任太常城知县、右正炎知县、河北都匀知府。

他之所以被贬,是因为他一直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加实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但反对保守的夏松。早在李青五年一月,韩范的族人就被贬了职。今年8月,欧阳修被加一侄女张之罪,与之相关的罪名落到官职,被贬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松朴素的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民过上了安宁安定的生活,富有财富和醉人的山水,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幸福。但当时整个北宋虽然政治开明,天气好,却没有进步,沉溺于现状。一些立志改革、争强好胜的人被一个接一个的打击,眼睁睁的看着国家积累的弊端无法消除,让他感到沉重的焦虑和痛苦。这是他写《醉翁亭》时的心情,悲中带喜。这两个方面混合在一起,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醉翁亭》作者评价

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字庸书,号醉翁,号六一居士于晚。芦岭(今江西吉安)。1030年(天圣八年),做学问。厌知行政诰,翰林学士,蜀密侍郎,知政事。宋神宗王朝,迁至兵部尚书,改为少师·史鸷亲王。石蝶文忠。他曾在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的创新思想,主张明道及其在文学上的实际运用。他表达了对宋初以来文风美险的不满,积极培植落后。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振振有词,委婉含蓄;诗歌风格类似散文,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约优美,传承了南唐余风。他和宋祁合编了《新唐书》,单独写了《新五代史》。他还喜欢收藏金石学,将其编为《吉谷录》,对宋代金石学影响很大。还有《欧阳文忠·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