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改革 > 最新高考改革“内部装修”是什么意思(刘美娟)

知识点

最新高考改革“内部装修”是什么意思(刘美娟)

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说:“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体系将全面建立。”他还表示,目前新高考改革已进入“整体建设”、“室内装修”阶段。

解读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的“室内装饰”

综合建设,这个词通俗易懂,顾名思义,就是综合起步,主要针对那些新高考还没有实施的地区。所以有一个改革时间表:北京、天津等省市2017年开始第二批新高考,广东、四川等省市2018年开始第三批新高考,全国各省市2020年实施新高考。

点击查看:2018年高考最新消息,高考改革新政策

室内装修,顾名思义,就是对已完成的框架进行修补,使其更加完善、系统、科学,主要针对浙江和上海。

那么,新高考的室内装修是怎样的呢?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深化和调整新的高考方案。选择重点,解读。

“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扩大学生选择,实现文理一体化,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增加考试机会,分散考试压力,改变“一生一考”;实施专业平行志愿,提高学生志愿与录取结果的匹配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探索从分数评价转向综合评价;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生模式,强化技能和应用导向,促进职业教育改革

新高考政策综合分析

“从2017届高三学生开始,学习考试与选拔考试分开,实行分卷考试。考试安排在每年1月和6月。学生第一次考试不早于高一第二学期,科目不超过3
。他们应该在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每门学科的考试,每门学科有1
次机会。不及格的可以重新报考。学生从高三开始参加所选科目的考试,考试合格后可以报考相应科目的考试。”——摘自《意见》

解读:这是本意见的一个重点,强调的是“学习型考试”和“选择性考试”的分离,即学业考试是学业考试,选择性考试是选择性考试。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比如,在原来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在高二学完所选的全部科目,到了高三,就集中在语言数以外的三个主要科目上;公立学校也可以在高一年级大规模开设选修课,进行追赶式教学。这种功利的推测最终会成为“唯分数论”,显然与新高考改革的初衷相悖。将所选科目放在高三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投机,从政策源头上疏通。

“按照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促进高校学生的科学选拔。高中在确定所选科目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将国家需求、大学要求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业要求结合起来,用于未来的专业学习。”——摘自《意见》

解释:这段话强调兴趣、特长、职业规划,就不解释了。有两点值得注意:“推进高校学生科学选拔”和“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意味着新高考将是高校与学生、学生与高校之间的双向选择,将充分释放高校培养的活力,挖掘学生的特长。毫无疑问,自主招生、综合评估、专项计划、三位一体等自主选拔方式将日益成为未来招生改革的主流。

“鉴于目前学生选修科目的现状,首先要建立体育选修科目的保障机制。保障人数根据我省近5
年高考录取考生平均人数确定。”——摘自《意见》

解读:“放弃物理考试”成为社会话题,也导致学术界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未来断层的担忧。浙江省2016年63%的考生考物理(理科),到2017年32%的考生考物理,直接减半。于是,浙江省被迫用行政手段干预物理考生人数。

物理学的重要性不再赘述,相信实施细则还是需要智慧的。放弃物理考试的现状必然会出现在外省。如果浙江省能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引导之路,无疑会对后续省份产生示范作用。

“高中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校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均衡设置课程,有序推进选修课,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深化高校教育方法改革。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自《意见》

解读:是“育人”还是“育人点”?面对外部纷争,浙江的答案很明确。回归教育,以人为本,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建设,需要高中和大学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树立和倡导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成果观,破除只看升学率、只看学历等错误观念,努力营造选才育人的良好环境。”

解读:打破唯分数论和唯学术论的口号,多年来一直被业界所呼唤。浙江省首先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成就观,这是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自上而下的取向,也将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如果能摆脱基础教育阶段只有升学率的KPI,将是教育体制改革史上的一大进步,期待进一步的考试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