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劳动的五个特点(岳春阳)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泛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由三个方面造成。第一,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就导致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任务的多样性也导致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第三,教师面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使得教师不得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也导致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创造性,也是由三个方面造成的。第一,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第二,时代在进步,学生在发展。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教育机智”来妥善处理。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泛性
教师劳动之所以是连续的,是因为教师劳动没有严格的轮班时间限制。虽然学校规定了老师的工作时间,但是除了规定的工作时间,老师还是在工作。比如深夜的时候,还有很多老师在备课或者批改学生作业。教师劳动之所以广泛,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场所没有严格的定义。虽然老师在学校工作,但是老师还是可以在教室以外的地方工作,比如家里。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因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是教师劳动长期性的体现。教师的劳动是间接的,因为教师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通过培养学生来实现的,学生创造财富,也就间接意味着教师创造财富。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的劳动是主观的,因为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教学主体,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影响,他们的言行会无形中影响学生。教师必须记住自己的理论知识,才能传授给学生。教师的劳动是示范性的,因为学生是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师的行为、人格、才华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做教师,以身作则。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教师劳动的劳动方式是个体的,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从劳动手段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劳动的结果是集体的,因为它是集体劳动和各种影响的结果。比如一个学生高考考上重点学校,不能说是某个老师一个人的结果,而是所有教他的老师共同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