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文综试题 >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赵妍妍)

知识点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赵妍妍)

材料二

从1954年到1956年,新中国开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中断。1962年至1964年,民法典草案(试行稿)虽然完成,但被“四清运动”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学习科技网络的关键原因是它不具备它所依赖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摘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在材料2的基础上,总结两次民法典起草中断的原因。结合学到的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4分)

答: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具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材料三

1979年,中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尚未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基本法来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于是1986年颁布了《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相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提出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若干问题》等。

(3)根据材料三,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4分)这门课体现了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推动我国统一民法典形成的有利因素。(4分)

回答:

改革开放后,民法典起草;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法通则颁布;90年代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了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为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了起草工作,2017年通过了民法通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法典得以迅速制定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有道理可以评分)

以上是天津高考文科综合试卷部分问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