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高考历史必背的18种大题都有什么(姚美任)

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的18种大题都有什么(姚美任)

高考历史有18种大题必须背,所以一定要清楚,高三冲刺的同学一定要重点复习。边肖编写的《高考历史大题18知识点》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18大题必背

【/s2/】高考历史有18个大题。一、绝对主义的发展过程

威权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皇帝个人的任意独裁;中央集权是指国家的各种军事、政治、财政权力属于中央政府,地方完全由中央政府管理和控制,中央政府的政令完全执行。

1.战国时代初步形成了

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了建立中央集权君主制的主张。新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初步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治制度。

2.秦朝正式成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专制决策模式与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机结合,正式建立了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武帝和韩晶解决了王国的分权问题。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为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找到了所需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巩固。

4.隋唐时期的完美

三省六部的实行,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科举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进一步完善了专制集权。

5.北宋强化

北宋初年,中央集权大大加强,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元代的新发展

中央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广阔疆域的管辖,设立中书省,地方实行省制。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两代达到了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分权六部;地方废省有三个区划;还成立了特勤处,实行八股。清朝沿袭明制,增设军部,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在中央集权中达到顶峰。

【/s2/】高考历史有18个大题。二、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权力的结构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建立和变化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服务于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适应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

1.王位的世袭制:

于死后,他的儿子齐打破了部落首领民主选举的惯例,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从此皇位世袭制取代了禅宗制,“天下为家”的局面。

2.细分系统:

西周时期,皇室、前代豪杰、贵族被划分为诸侯国并建立诸侯国,封地与其对周王的义务紧密相连,从而维护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军事会议: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册封、赋役要按兵役大小进行,废除了奴隶主和贵族享有贵族爵位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4.帝制: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至上的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一切政治大事,无论大小,最终都由皇帝决定,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

5.氏族制度: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形成了“当官,见家,婚后分士”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充分发展,南朝后期衰落,隋唐消亡。

6.三省六部及科举制度:

隋朝采用三省六司科举制度,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有利于提高封建政府的工作效率。科举制度的实施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7.省系统:

为了有效地管理广阔的领土,加强封建统治,元朝实行了省制。各省成为最高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法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级事务。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8.八股候选人: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明政府规定科举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设置,考生答案不允许有个人意见;风格严格分为八个部分。八股鼓励只会埋头读书,不注重实学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诚的奴隶。

【/s2/】高考历史有18个大题。第三,古代著名的改革[/s2/]

古代历史上无数的创新和改革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可以说,人类文明史也是改革史。

1.春秋时期齐国的关中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事制度,齐国强盛,称霸。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弃矿田,开楼;废除特权,奖励农耕战争;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发达,国力增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5年,土地平权令颁布,地方化政策实施。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征兵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平均税法,护甲法。水利建设和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和军事实力。然而,新法侵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并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