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中秋节的来历介绍(徐克达)

知识点

中秋节的来历介绍(徐克达)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中秋、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探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汉字文化圈许多民族和国家流行的传统文化节日。那么中秋节从何而来呢?

中秋节的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中秋节这个词最早见于《李周》,《礼记·月令》中说:“中秋月亮养衰老,吃粥。”

一是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据《礼记》记载,“天子以春祭日,以秋祭月”,晚祭月的意思是祭祀月亮,表明皇帝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祭祀月亮和拜月。后来,贵族官员和学者纷纷效仿,逐渐传播到民间。

第二,中秋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熟了,就是秋天”。八月中秋,庄稼和各种水果纷纷成熟。为了庆祝丰收和表达他们的喜悦,农民们把中秋节作为一个节日。中秋节意味着中秋节。农历八月是秋天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从古代“秋报”传承下来的习俗。

也有史学家指出,中秋节的起源应该是大冶十三年八月十五日隋末的唐骏,唐骏的裴济成功地以满月的观念发明了月饼,并在军中出钱,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大量吸收反隋叛军而衍生的军粮问题。

中国各民族的中秋节习俗

蒙古语

蒙古人爱玩“追月”游戏。人们骑着马,在银色的月光下在草原上奔驰。他们朝西飞奔,月亮从东方升起,落到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追月”直到月亮西下才会停止。

藏语

西藏部分地区藏族同胞过中秋节的习俗是“寻月”。当天晚上,青年男女和娃娃们沿着河边反射水中的明月,扫过周围河塘里的月影,然后一起回家吃月饼。

广西侗族

广西侗族有“走月”的习俗。随着中秋之夜的临近,各个村舍的芦笙歌舞队一路走到邻近的村舍,在那里欢聚赏月,载歌载舞,彻夜狂欢。

云南德昂族

云南德昂族“弦月”。云南泸西德昂族青年男女,中秋月圆高悬,格外明亮时,不时有悠扬美丽的葫芦笙飘来,青年男女聚在一起“串月”,倾吐心声。有些人还通过“串月”送槟榔和茶订婚。

云南彝族

云南彝族庆祝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是“跳过月亮”。晚上,部落各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山村的空地上,头上裹着布带的女孩和头上裹着布带的男孩都热情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表达爱意的青年男女,仿佛月亮听了,变得更加迷人明亮。

仡佬族

在节日前的“虎节”,仡佬族在全村宰杀了一头公牛,并在中秋之夜拯救了公牛的心脏,祭拜祖先的精神,迎接新的山谷,这就是所谓的“八月节”。

韩国国籍

韩国人用木杆和松枝搭建一个“望月架”。月亮升起的时候空,请几个当选的老人爬上看起来像月亮的框架。老人看完满月后,点亮满月框,敲敲长鼓,吹吹笛子,一起跳“农家乐舞”。

广西西部壮族[/s2/]

桂西壮族的“祭月求神”活动较为典型。每年的夏历八月中旬,都会有人在村尾的露天摆一桌祭品和香炉。在桌子的右边,有一英尺高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着树木,也是月亮神们上天的梯子。这里保留了月亮和神话的古老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一两个女性做月神代言人;神和人唱歌;露娜占卜算命;歌手唱的是送上帝的诅咒送月亮回天堂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