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薛诗瑜)

知识点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薛诗瑜)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儿童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 # xa0

1.儿童跑步和下棋一般属于

A.显示游戏

B.构建游戏

C.角色游戏

D.游戏规则

2.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不一致的是

A.培养正确使用感官和语言的基本能力

B.初步培养孩子的品味和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

C.训练儿童的运动技能

D.促进儿童正常身体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3.大班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直觉行动

B.具体形象

C.抽象逻辑

D.抽象概括

4.“我跑得快”“我是个能干的孩子”“我会讲故事”“我是个男孩”。什么样的语言描述主要反映孩子的发展?

A.自我概念

B.形象思维

C.性别认同网络

D.道德判断

欧文创办的幼儿园是世界上最早的

答:用善良进行教学的学前教育机构

B.工人子女学前教育机构

C.贵族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

为儿童提供“准备好的环境”的学前教育机构

6.否,待更新

7.田甜哭了,因为他想念他的母亲,兵兵也是。过了一会儿,冰冰擦了擦眼泪,对楚天说:“别哭,别哭,我妈妈会来接我们的。”冰冰的表演属于什么行为?

A.附件

B.神入

C.自律

D.他律

8.否,待更新

9.萌萌害怕猫。当她看到清和小猫玩得很开心时,她对小猫的恐惧减少了。从社会学习理论来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

B.自我强化

A.替代强化

D.经典条件反射

C.操作条件

10.否,待更新

1.【答案】D..分析:本题目考查儿童游戏的类型。规则游戏是指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儿童比赛和下棋都是有一定规则和比赛的游戏,所以选择D。

2.【回答】c .分析:本题目考查《幼儿园工作条例》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体育方面:促进儿童正常身体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加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训练孩子的运动技能

达不到学前体育教育的教育目标。因此,c .

3.【答案】b .分析:本课题考察大班儿童的认知发展。形象中的具体思维,也称为意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形象和意象的思维。一般认为,2.5~3岁是儿童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三岁到六七岁的孩子,典型的思维方式就是具体形象思维。五岁儿童的思维仍然以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儿童已经能够进行一些更一般的思维和逻辑抽象思维活动。大班儿童年龄5~6岁。根据题目的描述,大班儿童的认知特点主要是具体生动。选择这个问题的选项b。

4.【回答】a .分析:本题目考察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与周围人或事的关系。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认同的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随着孩子的成熟。他们形成自我概念,即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包括他们的智力、性格、能力、性别角色和民族背景。“我跑得快,我是个又好又有能力的男孩,我会讲故事,我是个男孩”之类的话是孩子自我意识的体现。为此问题选择选项a。

5.【答案】b .分析:本课题考察幼儿教育的发展。1816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工厂开办了一所幼儿园——工人子弟学校。所以,我们选择B..

6.【答案】d .分析:本题目考察气质特征。一个活动水平高的孩子爱动,总喜欢跑;相反,一个活动水平低的孩子,可以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跑步。孩子在题目中跑来跑去,积极的表现是活动水平高的表现。因此,我们选择d .

7.【答案】b .分析:本题目考查关于共情的知识点。同理心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共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共情能使孩子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产生利他思想,导致亲社会行为;第二,共情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和羞耻。冰冰一边安慰田甜一边抹眼泪,与田甜有情感共鸣和同情心,是孩子同理心能力的体现。所以,b .

8.【答案】c .分析:本题目考察状态的类型。叛逆的孩子似乎总是很警惕,在妈妈走之前大惊小怪。如果他妈妈要离开他,他会表现出极端的反抗,但是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不能把妈妈作为他安全探索的基地。这种孩子看到妈妈回来就找妈妈联系,但同时又抗拒和妈妈联系,甚至看起来很生气。所以选择c。

9.【回答】a .分析:本课题考察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带来的回报结果而得到强化;选项B自我强化是指人可以观察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从而强化或惩罚自己;选择c和d作为干涉选项。萌萌属于替代强化,她看到青青和小猫玩得很开心,这将减少他对猫的恐惧。所以,我们为这个题目选了一个。

10.【答案】C..分析:本题目考查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脉率就是心率。正常情况下,脉率的跳动次数与心跳一致,跳动节奏均匀。儿童的脉率是运动前每分钟90-110次,运动时每分钟140-150次,中等强度运动后每分钟150-180次。问题的梗里注明是孩子运动时的脉率,所以这个问题选择了C选项。

& # xa0

11.简述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12.简述儿童器乐攻击和政治攻击的不同风格。

& # xa0

& # xa0

14.材料:

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小火车”(见下图),在每个车厢上贴上不同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标签,要求小朋友按照标签贴上“水果”。

雪儿看了看标签,然后把同一种“水果”放进不同的车厢里,每节车厢都装满了“水果”。

莉莉看着标签,用手数着标签上的“水果”,嘴里念着数字。然后她拿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在车厢里。

当人们看着标签时,他们拿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把它们放进马车。然后他们看着车厢里的“水果”,对自己说:“嗯,它们都很好。”

问题:

(1)根据以上三个孩子各自的表现,分析他们的数学能力发展水平。(15分)

(2)这种材料对教育有什么启示?(5分)

15.材料:

在中产阶级的角色游戏中,有人提出玩“战斗”的游戏。他们把材料柜里久未打造的玩具吹风机变成了“手枪”,把模拟灯箱变成了“地球”,打起了“达达”。看到这一幕,李老师非常着急,赶紧停下来:“这是理发师的玩具,不能这样展示。”

问题:

问于老师的阻断行为是否恰当(2分)。请说明理由。(10分)

(1)李先生阻止的行为不当。

【答案】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自主性是游戏最本质的属性。孩子们总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选择和决定玩什么游戏。孩子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玩游戏,这反映了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特点。同时,儿童游戏是现实生活和想象活动相结合的结果。在材料上,儿童使用玩具欧洲风扇作为“手枪”,使用模拟灯箱作为“大炮”,都反映了儿童在角色游戏中对游戏材料的假设。

教师对儿童游戏的干预和指导应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握干预时机、角色定位、方式方法,充分保护儿童游戏的特点。值得肯定的是,李灿先生及时发现了游戏中儿童的情况。但是,选择干预孩子的快乐游戏,打断孩子的游戏,是不合适的。同时,他选择作为现实的代言人给予引导,容易影响孩子在游戏中的想象力,失去对游戏的兴趣。

(2)如果你是李小姐,你会做什么?(8分)

【答案】教师要合理支持和引导儿童游戏的发展。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具体这样做:

首先,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我会给孩子空时间充分利用材料进行想象,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其次,为孩子提供其他符合“战斗”主题的素材,推动孩子游戏的进程;游戏过程中时刻关注孩子的游戏过程,巧妙提出合理建议,共同探索游戏奥秘;最后,游戏结束后,我们将利用更多的时间提供丰富的可转换材料,并将其放在班级的活动区,以引导孩子使用材料玩一件以上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探索兴趣,促进孩子在游戏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 xa0

& # xa0

& # xa0

& # x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