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政策 >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30岁了 如今什么样了(孙红秀)

知识点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30岁了 如今什么样了(孙红秀)

2020年5月19日,大别山深处的一所小学迎来了30岁生日。它是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以下文章将介绍相关内容,供大家了解!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

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曾住过祠堂,学生不到100人,教职工不到10人。1990年5月19日,在原址上建起了两层小楼,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诞生了。

三十年来,青山依旧,这座深山里的90后不断成长。现在是现代化学校,两个校区,几栋教学楼,多媒体教学设备。有近2000名学生和近100名教师。

“希望”生长在祠堂里

下午2点,是金寨县希望小学的老教师于干。他走进教室,像个专业人士一样打开“半班通”,在电子白板上玩课件。这时,30年前靠在墙上的木黑板突然“撞”进了我的脑海。

于干从1983年开始在这里教书。新建的学校坐落在彭的祠堂里。“窗户是纸做的,没有玻璃。下雨天,没有电灯,教室黑黑的,漏雨很正常。”俞干说,一块木黑板,两三支粉笔,都是教学用具,三五个学生并排坐在一张长桌凳上。写作时,他们必须小心避免桌面上的长裂缝。

除了教学,余干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统计学生。“开学的时候学生往往比较少。有些学生在学校中间突然不来了。我们要一个一个去学生家里,基本上是因为家庭困难负担不起。”于干还清楚地记得,很多家庭靠卖鸡蛋和柴火一点一点收学费。

金寨县位于安徽西部边境,大别山腹地,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素有“红军之乡、将军摇篮”之称,是红军第25军诞生的地方。然而,它曾经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因为它地处偏远,交通封闭。

“每次看到老师拿着书收学费,我都吓得躲到桌子底下,觉得交学费很丢人。”47岁的金寨县希望小学副校长廖桂林说,这是她少年时的烦恼。

其实这也是当时很多地方遇到的普遍问题。1989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青年基金会”)发起成立希望工程,成为中国第一个帮助贫困地区失学青少年的基金。1990年初,青年基金会捐款4万元,省、县、镇配套资金,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开学。

同年5月19日,新教学楼开学,大家都冲进新教室。孩子们摸着崭新的桌子,坐在新椅子上,不想离开。“那天我在新的水泥黑板上多写了几个字。教室是电气化的,配有幻灯机,”于干说。“那些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

30年来,马头山的背影依旧,这所学校一直在“成长”。现在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有两个校区,多栋教学楼,多媒体教学设备,标准化操场,38个班级,近2000名学生,近100名教职工。校园里一棵祠堂时代留下的柏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以此为原点,一场以“希望”为名的建校行动持续了30年。越穷的地方,招牌越亮。希望工程以帮助贫困地区失学青少年重返校园为根本使命,先后启动结对帮扶和“希望小学”建设,有效解决青少年贫困辍学问题。

让希望的波浪不断增长

【希望该项目更像是一次广泛、持久、深入的公益意识启蒙,格桑花西部助学组织,苏明娟助学基金...更多的社会福利力量聚集在教育甚至更多的领域]

《把希望工程当成余生的人生工程》,是退休教师周火生在金寨县参观希望小学后写在日记里的。在随后的二十年里,周火生一百次来到金寨县希望小学帮助这里的学生,还带领一群爱心人士加入。

“希望之火”30年来无止境。

从捐钱捐物建学校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到为农村教师提供培训帮助孩子“上学”,再到通过素质教育让孩子“学好”,随着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的转变,公益也开始从“捐赠”走向“赋权”。

从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对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到保障义务教育扶贫的“三保两保”...中国的教育政策不断完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新世纪,特别是国家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希望项目将资助对象扩大到高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将“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希望工程以教育扶贫为重点,积极参与扶贫,推出了“希望工程以10万+行动帮助扶贫”,重点关注在“三区三州”等重点扶贫地区办了卡的贫困家庭学生。

希望工程实施之初,解决了非常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问题,弥补了经济不发达时代政府教育经费不足的困境。现在,随着政府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强和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的参与,捐赠学生的范围不断扩大,支持政策也越来越具有包容性。”金寨县希望小学现任校长江淮说。

在苏明娟和周玉梅看来,希望工程更像是一场广泛、持久、深入的公益意识启蒙。格桑花西部助学组织、苏明娟助学基金、昆山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兴创公益基金会……更多的社会公益力量聚集在教育乃至更多的领域。

集沙为塔,积水为海。2019年,教育部宣布,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高等教育即将进入大众化阶段,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适龄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改造新时期的希望工程,帮助新时期的教育事业,是致力于教育公益事业的人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前不久,浙江兴创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蒲宏昌再次来到金寨县希望小学。这个四川人,从一年前接触公益开始,就成了大别山的老朋友。他和江淮总统谈了很久,计划挑选几个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境不好的孩子参加北京第二批夏令营。最后一批留守儿童参观了北京故宫,吃了烤鸭,看到了山外的世界。\"这一次,我们想让友谊持续更久.\"

如今,在一所希望小学,孩子们有机会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蒲宏昌等公益工作者也期待孩子们可以追求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今年大二的杨紫涵(音译)坐在金寨县希望小学明亮的教室里,盯着教室里播放的动画视频。他刚从网上班回学校,还在适应返校上课的感觉。令他高兴的是,他又可以和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跑步了。他希望书法、象棋等兴趣课程尽快恢复。

“小时候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县城,现在学生的活动地图已经大大扩展了。山里的孩子也去过上海和北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研究活动。”金寨县希望小学毕业回国任教的徐俊峰,眼看着母校拥有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功能室,成立书法、美术、葫芦画、摄影、足球、篮球等兴趣小组,逐渐成长为校园网全覆盖、拥有“半班通”的现代化智慧校园。

“随着软硬件的后续,我希望小学的发展不会和城市学校有什么不同。”在金寨县希望小学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希望工程的雕塑,蓝色的心形波浪托起一轮红日。校长江淮认为,希望的巨浪将继续在阳光下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