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2019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岳春阳)

知识点

2019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岳春阳)

2019年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问答

一、面试问题

尽量聊话题

1.标题: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内容:

乔明小学有一个长方形的试验田,里面有1/2种黄瓜和1/4种西红柿。这片土地上黄瓜和西红柿的面积占多大比例?

分母不同意味着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可以在计算前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1/2+1/4=()

答:它总共占地()公顷。

试一试:

算一下下面的题,结果大致可以分为报价点。

5/6-1/3 & # xa0;& # xa0& # xa0& # xa01-4/9 & # xa0;

计算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3.基本要求:

(1)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用;

(2)师生互动和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3)要求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黑板设计;

(4)让学生学会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回复主题

1.你认为学生学习分数加减的意义是什么?

2.你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节?

二、试题分析

[教学过程]

(a)开设新课程

创设一个情境,学校在回收菜地的时候,准备在长方形的实验场布置2种黄瓜和4种西红柿,请学生帮忙布置。计算黄瓜和西红柿的面积,这是这片土地的总面积。

学生根据问题列出公式不难:1/2+1/4。

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发现是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不能直接计算。

引出题目“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2)解释新知识

结合导入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能直接计算的原因,可以建立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不同的分母,即不同的分数单位,不能直接相加。

小组活动,用纸折叠上色,仔细思考,讨论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不同分母分数相加的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总结。借助物理着色法,将一张矩形纸板平均分成四份,先将两份着色得到两份,再将一份着色。最后,观察纸板的着色情况。

或者1/2和1/4的及格分数在计算前会转换成相同的分母分数。

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步骤,注意答题:占地3/4。

学生可以设置自己的探索活动,尝试计算和总结计算方法,找学生在黑板上玩计算过程。

老师讲解学生的计算过程,强调平均分通常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计算结果要化简为最简单的形式。并提示学生查看计算结果。

老师和学生总结出不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先把它们分成相同分母的分数,然后按照相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分母不变,分子加减,近似分数。

(三)课堂练习

(4)汇总操作

第二节:老师和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不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作业:总结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黑板设计]

例1: 1/2+1/4 = 2/4+1/4 = 3/4

例2: 5/6-1/3 = 5/6-2/6 = 3/6 = 1/2

锻炼:1-4/9=9/9-4/9=5/9

先过分。变成同一个分母分数,然后加减。

【辩题分析】

1.你认为学生学习分数加减的意义是什么?

2.你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节?

小学数学“认识‘身体尺’”

一、面试问题

尽量聊话题

1.标题:认识“身体尺”

2.内容:

你的每一步是多少厘米?一米多多少厘米?一只脚长几厘米(穿鞋后)?先量,再填表格。

一柞一步一脚一脚都是我们身上的“脚”。你知道1米左右吗?大概几步?它大约有多少英尺?先量一米,再用这些“体尺”量。

3.基本要求:

(1)试讲10分钟左右;

(2)教学中注重过程评价;

(3)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脚的长度;

(4)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建立“1m”长度的概念。

回复主题

1.这个班的教学难点是什么,大家怎么看?

2.为什么你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二、试题分析

[教学过程]

(a)开设新课程

单元复习题:近期主要学习内容有哪些?

总结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复习以前的学习方法,即尝试用几尺、铅笔盒、数学书来测量课桌的长度,从而学会认识尺子和一些长度单位。

结合复习内容,方便介绍题目——“理解《体尺》

(2)探索新知识

复习之前遇到的“体重秤”,带领学生一起总结。

组织小组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搞清楚自己的脚、台阶、脚与厘米和米的大小关系,然后试着测量:

一步一步大概各多少厘米;一米多多少厘米;一只脚(穿鞋后)有几厘米?

测量后填写相应表格。

老师明确表示,每一步、每一步、每一步、每一只脚都是我们身体的“标尺”。

(三)新知识的应用

类比前面看到的“尺”及其作用,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用合适的“体尺”量出1m。

师生一起总结:1米约7英尺,1米约2步,1米约5英尺长。

(4)汇总操作

课堂总结:复习所学内容,明确每个“体重秤”的长度及其与1m的关系。

课后作业:类比前面“尺子”的作用,尝试用“体尺”来测量之前被测物体的长度,尝试选择不同的“体尺”,选择最合适的“体尺”。

[黑板设计]

知道“身体尺”

一步,一步,一步,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脚”。

1米月()步()脚()

【辩题分析】

1.这个班的教学难点是什么,大家怎么看?

2.为什么你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小学数学“八九作文”

一、面试问题

尽量聊话题

1.标题:8和9的组合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10分钟左右;

(2)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掌握8、9的构成;

(3)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回复主题

1.这个班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突破的?

2.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你用什么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图片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2页

二、试题分析

[教学过程]

(a)开设新课程

展示8 ★和9 ●并组织学生思考如何将五角星和圆圈分成两组。引出对本课内容的学习——“8、9的作文”。

(2)解释新知识

明确研究如何将8 ★分为两组。老师先请一位同学配合老师把8 ★分成两组,然后带全班同学分析两组中的★数,并在黑板上展示8的组成。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同桌,探究还可以分为哪些情况。找学生汇报情况,老师带领学生分析8的作文的几种情况并总结:

组织学生谈论上述表达形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上述写作方法,并组织学生谈论以加深对8的作文理解。

提供9 ●,组织学生以数学小组为单位,探究将9 ●分成两组的情况,要求学生出示成绩。根据学生呈现的结果,带领学生分析9的作文。首先,引导学生分析9可以分为1和8,让学生想象一种情况和另一种情况。接下来,让学生试着通过划分不同的情况来填写空完成9的作文:

然后组织学生谈论可以表达的形式以及每种形式的含义。

(三)课堂练习

1.

2.圈出两个可以组成8的数字。

【辩题分析】

1.这个班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突破的?

2.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你用什么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 xa0

首先,复习考试题目

二、试题分析

[教学过程]

(a)开设新课程

大屏幕显示体育课6 (1)班学生自由活动情况图,让学生根据情况图找出从事不同活动的人数,计算从事各种运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写表格。

(4)汇总操作

课堂部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课后作业:思考总结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特点,分析三种统计图的优缺点;课后完成练习1和2。

[黑板设计]

首先,复习考试题目

二、试题分析

[教学过程]

(a)开设新课程

展示主题图:奶奶喂鸡,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种物品和小动物的数量,进行对比,并提问:哪些小动物或物品数量最多,哪些数量最少?在本课中介绍“1-5理解”。

(2)解释新知识

活动一:结合引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幼犬数量最少,南瓜数量最多的结论。问题:能否用其他方式表达小狗的数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假设学生可以得到一根小棍子和一根手指。

说明:我们读为1,写在黑板上的小狗数量。

继续用木棍认识2-5,引导学生用木棍配数。

问题:还有哪些项目可以用1-5来表示?

活动二:结合珠计算和点图,知道1-5的数字顺序。

老师用的珠子从一个逐渐增加到五个,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字,用点图表示出来。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1-5中的每个数字都有它的位置,1-5按照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活动三:讲解1-5的写作方法。

老师在黑板上正确写1-5,引导学生观察特点。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1看起来像粉笔,2看起来像小鸭子,3看起来像耳朵,4看起来像旗帜,5看起来像标尺挂钩,数字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分。

安排学生活动:按照开始顺序,画红色,写数字。

(三)课堂练习

找出藏在你身体里的数字1-5,数一数,写下来。

(4)汇总操作

问题:你今天收获了什么?

指导学生复习:如何读写数字1-5。

课后作业:数一数生活中常见的项目,并写下数字。

[黑板设计]

首先,复习考试题目

二、试题分析

[教学过程]

(a)开设新课程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玩填充空的小游戏,比如一只兔子重3()左右;一袋苹果重2()左右;一只蜂鸟重约10()...

指导学生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问题:一头蓝鲸重165()。应该选择哪个质量单位?引出题目《理解吨》。

(2)解释新知识

活动1:认识吨(t)。

屏幕显示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聚焦图中的质量信息。假设学生获得的集装箱质量为2吨,一列火车的质量为60吨。根据趋势说明重货或散货的质量,通常以吨(t)为单位。

为了解决进口问题,一头蓝鲸重达165吨。

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数”和“量”。

学生可以同桌交流活动,找出生活中哪些重物可以用吨来衡量。如大象、轮船、汽车等。

活动二:间接感受1吨的重量。

问题:一吨重多少?

首先,画面显示在屏幕上。每袋大米重100公斤。让学生计算10袋大米的重量。吨与公斤的换算关系方便给出:1吨=1000公斤。

然后设置学生小组活动,先测量小组中学生的体重,背对背,感受一个同学的体重,然后估算并写一个计算,这样体重的学生有多少个1吨重,充分想象,形成间接体验。

(三)课堂练习

填写具体数量。

一头牛重500公斤,()头牛重1吨。1桶食用油重5公斤,()桶食用油重1吨。

(4)汇总操作

总结:师生总结吨的概念和符号表示,复习吨与公斤的换算关系。

作业:收集古人质量测量的故事,找出哪些可以用吨为质量单位,第二天分享交流。

[黑板设计]

首先,复习考试题目

二、试题分析

[教学过程]

(a)开设新课程

创设情境:你什么时候在学校起床?你能告诉我小红什么时候起床吗?

引出题目——了解钟表。

(2)解释新知识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问:大家是怎么发现小红7点起床的?

老师组织学生观察时钟注册图,明确时针(短,走慢)和分针(长,走快),知道7点的电子表。

组织学生自己制作钟表模型。老师分别在8: 00、3: 00、6: 00显示表盘,问学生几点了,怎么表达。

师生总结可以用汉字表示为8: 00、3: 00、6: 00,也可以用电子表盘表示为8: 00、3: 00、6: 00。

老师说的很清楚,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个小时。即电子表中“:”之后的“00”,以及“:”之前是什么时间。

(三)课堂练习

练习:“小明节”

(1)以电子表盘的形式写下每个数字中的时间。

(2)小明什么时候吃午饭?为什么钟面上只有一根针?

(3)小明什么时候看动画片?6点钟面有什么特点?

(4)小明九点在干什么?为什么答案不一样?

(4)汇总操作

课堂总结:你如何看待电子表上的钟面和整个时间?

课后作业:(1)在同一张桌子上告诉对方整个时间,并在时钟模型上拨出。

(2)移动时钟模型,思考当天的时间变化。

(3)收集资料:古代如何确定时间。

[黑板设计]

首先,复习考试题目

二、试题分析

[教学过程]

(a)开设新课程

大坝梯形断面多媒体展示,创设相关情境(如在大坝断面上画特殊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所需梯形面积。介绍话题。

(2)解释新知识

请比较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想一想:梯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根据之前学习图形面积的经验,同学们可以得出结论,先把梯形变换成之前学过的图形,再比较变换前后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梯形坝断面,上底20m,下底80m,高40m。求大坝的截面积。

(4)汇总操作

问题:你从这一课中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回家找个梯形面,用尺子量一下,算一下面积;总结所学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推导方法。

[黑板设计]

首先,复习考试题目

二、试题分析

[教学过程]

(a)开设新课程

复习导入的特点:2和5的倍数。

后续:你还想知道哪些数字?学生随意回答。

老师说的很清楚,这一课要按照数的规律依次学习。

引出题目——“3的倍数的特征”。

(2)解释新知识

1.观察猜测

我们研究了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性,想知道3的倍数是什么特性。

根据学生讨论报告,根据2和5的倍数的特点,假设位数为3、6和9,数字为3的倍数。

让学生从倍数的概念出发,列出乘法公式。学生很容易发现12位不是3,6,9而是3的倍数,而13位是3而不是3的倍数,所以不能根据一位数来判断。

老师指导学生多写3的倍数,在课前发的百米表中标注3的倍数。

阅卷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阅卷结果,用5分钟讨论3的倍数特征。

学生报告展示,老师总结:3的倍数在几条斜线上,一位数不规则。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一位数和十位数,并提示学生观察对角线上数字的特征。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第二行的十位数和一位数的组合是第一行的拆分,如3、12和21。

根据调查结果,当学生猜测十位数和一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时,这个数字就是3的倍数。

教师补充:每个数字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2.验证猜想

教师可以自由给出大于100的数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例如2019、375、2020等。

学生自己验证,然后与其他学生分享验证结果。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每个数字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字是3的倍数。

(三)课堂练习

用下列数字圈出3的倍数。

& # xa0

& # xa0

(4)汇总操作

第四节:你在这门课上获得了什么?

作业:让家长随意写几个数字,用今天学到的东西来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黑板设计]

首先,复习考试题目

二、试题分析

(4)汇总操作

总结:总结本课内容。

作业:课后练习题1和题3。

[黑板设计]

首先,复习考试题目

二、试题分析

(4)汇总操作

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练习。

[黑板设计]

首先,复习考试题目

二、试题分析

1.标题:“体积单位之间的进度”

2.标题:小数的含义(人教版)

3.标题:立方体的表面积

4.题目:《乘法的初步认识》(江苏教育版)。

(1)标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要求:(1)初步感知乘法是同数连续相加的意思;2了解乘法各部分的构成,阅读乘法,列表乘法;

(3)内容: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兔子,2+2+2=6.3+3+3+3=12,有多少台电脑,4x2=8。乘数乘数乘积

5.标题:扇形统计图(非人民教育版)

(1)标题:扇形统计图

(2)要求:①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使用扇形统计图;2了解特点,阅读信息;③比较条形图,找出扇形图的特点;

(3)内容:我在课堂上展示过课外活动的图片,条形图,扇形图,有一个可以做;

6.标题:“括号”

(1)标题:括号

(2)要求:①了解括号的含义和引入括号的必要性;②培养数学符号的概念;(3)掌握初等算术数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尽量聊10分钟;

(3)内容:(43-25) 8。树上有43个桃子,25个拿走了,剩下的平均分成3份。各部分多少钱;

7.标题:“知道时间、分钟和秒”

8.标题:“理解1-5”

(1)标题和:“1-5理解”

(2)要求:①利用空之间的向量证明直线垂直于平面的判断定理。

9.标题:矩形的周长

(1)标题:矩形的周长

(2)要求:①掌握矩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②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内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靠墙围个围栏,长6米,宽4米。应该怎么围,围栏有多长?

10.标题:进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标题:小数进位加减法

(2)要求:①引导学生通过四舍五入点探索和掌握小数的进位加减法和退位减法;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反思;

(3)内容:我想寄一本书,一共需要交1.6+12.8元(寄一张快递图片,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我给了邮递员15元,找多少)

11.标题:周长

(1)标题:周长

(2)要求:①周长算法;2通过观察、合作、交流了解多边形周长的含义,简单测量;③有提问和互动环节;4尽量在10分钟内完成;

(3)内容:用彩笔描述树叶和数学书。蚂蚁说它爬过树叶的那一周就是周长;

12.标题:十进制大小的比较

(1)标题:十进制大小比较

(2)要求:①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能正确比较小数,让学生表达和思考;

(3)内容1:小数大小的具体比较方法是什么;内容二:人民教育版:谁比三家文具店便宜;

13.标题:身体量表(江苏教育版)

14.题目:八九作文(人民教育版)

15.标题:卷和卷的单位(人教版)

(1)标题:卷及卷的单位(人教版)

(2)要求:①通过比较物体的体积来探索体积单位的重要性;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什么是体积,体积的单位是什么,1cm3,1dm3,1m3

(3)内容:常用的体积单位是什么,两者之间的进度是多少;第一部分:乌鸦喝水。第二部分:拿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和一块鹅卵石做实验。第三部分:电视,dvd,手机图片,知道什么叫音量。第四部分: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统一测量体积——体积单位,知道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大小。

16.标题:时间表

(1)标题:时间表

(2)要求:1知道不同地区有时差,会看时间表;(2)掌握制作课表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制作自己的课表。3尽量讲10分钟;④配合适当的板书;

(3)内容:北京日出比新疆早2小时。学会看时间表,制定时间表。

17.标题:圆锥体积

18.标题:长方体体积

(1)标题:长方体体积

(2)要求:①指导学生推导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掌握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

(3)内容:①表格;②观察表格,找出问题。

19.标题:两位数加减

20.标题:“负数”

(1)标题:负数

(2)要求:①对负数的初步认识;②负数的含义;3能读写负数;

(3)内容:16℃ -16℃时的图片描述;存折上的数字说明是2000 500 -500。负数和正数的概念对题主来说很清楚。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1.标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1)标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2)要求:①通过小组合作,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2认识小数,在生活中寻找小数;③学生能理解各单元的转换:

(3)内容:3.25米高度、3.50米高度限制的大型货车能通过吗?

22.标题:三角形的性质

(1)标题:三角形的性质

(2)要求:(1)指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得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23.标题:《观察阵地》(北师大版)

(1)标题:观察位置

(2)要求:①多方向观察位置,用数学语言表达;

(3)内容:课后练习;

24.标题:翻译

25.标题:放大和缩小图形

26.标题:“根据收入计划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1)标题:“根据工作安排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2)要求:①尽量讲10分钟;(2)训练学生制定时间表;③掌握课表,处理实际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规划课表;

(3)内容:北京小榄上午8点第一节课,乌鲁木齐古力上午10点第一节课。根据小兰和古力的对话,需要补充下午的课程表;

27.标题:对秒的理解

28.标题:理解直角

(1)标题:理解直角

(2)要求:①知道直角;2会画直角;

29.标题:位置

30.标题:“倒计时理解”

31.标题:“直角、锐角、钝角的理解”

(1)标题:“直角、锐角、钝角的理解”

(2)要求:1认识直角,画出直角;2识别锐角,学会钝角分类;

32.标题:三角形的分类

(1)标题:三角形的分类

(2)要求:①量比比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3)内容1:三角形的六个三角形,两个锐角,两个直角,两个钝角,三个角有什么区别?

内容二: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个概念,三个角都是锐角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老师问三角形有没有可能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总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一个整体。

33.标题:立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

(1)标题:立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

(2)要求:①把握表面积的含义;

(3)内容1:三个学生开发的六个面的总面积为表面积,有例1,0.7,0.5,0.4。内容二: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纸箱是什么形状?展开下图,请在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回答1。哪些面面积相同,2。每个面的长宽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34.标题:圆圈

35.标题:“小数不加,不让位,不减”

(1)标题:“小数不加,不逊不减”

(2)要求:(1)元角转换,引入场景保存变化;

(3)内容:淘气存零钱

36.标题:观察对象(练习题)

(1)标题:“观察对象(练习)”

(2)要求:①尽量讲10分钟;2有互动合作;(3)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两个物体,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④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所学知识;

(3)内容:练三小题;

& # x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