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背(高语鸽)

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背(高语鸽)

大家都知道高考考文科的同学需要背更多的知识点。求它是高考历史科目,历史需要背的知识点多而复杂。边肖总结了高考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即将高考的你学习历史。

第一,从内外服务联盟到建国

1.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

2.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公共权力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

(公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国家和日历、行政、司法等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有国家的基本特征)

商朝

1.建于公元前1600年

2.主要政治制度:内部和外部服务制度(内部服务是指王上直接统治的地区;外事服务是附属国家管辖的区域)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1)以商部落为中心的内外服务联盟

②充斥着神权政治(与文化甲骨文有关)

③王上对下属国家的控制有限(具体内容:需要了解)

每个依赖国基本上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了对商人承担应有的义务外,他们还有很大的自主权,一些附属国家往往与商人处于战争状态。

西周

1.分级分封制

(1)目的:

保卫周王室,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保护周王朝”)。

(2)内容:

(1)分封制的对象——纣王将王绩以外的土地和人民赐给皇室、英雄和古代皇帝的后代,使他们能够建立诸侯国,保卫皇室。

(2)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的指挥,守卫疆土,跟随战斗,进贡,报告朝觐。

(3)封臣权——世袭职位,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吏,建立武装,招兵买马,服役。

(3)功能:

(1)加强了周对地方的统治;

(2)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形成周王室举月举星的政治格局;

4周成为强国,延续了几百年;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权力趋于严格。

(4)限制:

封建王公在各自的领土上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的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了隐患。

(5)解体:

西周后期皇权削弱,分封制被破坏(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出现,使藩属势力越来越强大)。

战国时期,诸侯国废除分封制和郡县制。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制,分封制崩溃。

2.血缘维系的宗法制度

(1)定义:

维持政治等级,巩固父系血缘统治的政治制度。(建立和巩固父系父母在本氏族中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强化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等方面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度;建立严格的大小案件制度;母国政治

(4)影响:

(1)形成等级政治制度,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宗法关系有利于团结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加强王权,使“国”与“家”紧密结合。

(5)宗法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度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它们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

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是分封制。

3.仪式和音乐系统

(1)含义:

为统治阶级的日常政治和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如祭祀、婚姻和丧葬等)。),配特定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度

(3)功能:

李周已经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防止非法侵入的工具,这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第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也叫建国。纣王派遣族公婆和英雄到各地,广建天下。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也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随藩幕周。”

(2)目的:巩固规则。

(3)分封制的对象:同姓同族是分封制的主体,英雄、公婆、殷商也是分封制。

(4)功能:

①周人民的势力范围扩大了;

(2)确立了周王作为天下共有人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纣王-诸侯-清,医生-学者”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等方面的矛盾。

(2)内容:纣王、王侯、卿大夫、士人都实行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核心)。长子是大的,其他长子的兄弟(次子和儿子)是小的。大与小的关系是相对的。例如,王子对纣王来说很小,但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却很大。

(3)功能:

(1)建立了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和继承制度,以保证各级贵族能够享有“石清石鲁”的特权。

②有利于团结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加强王权,将“国”与“家”紧密结合。

中央集权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军阀争霸兼并

2.情况

①经济: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思想为秦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客观性:人们渴望统一

④主体性:秦王嬴政才华横溢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专制的统一国家。

4.措施(巩固和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计量、货币、轨道;统一写作;修赤岛,开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1)结束了长期的藩属政权,建立了统一的专制集权的秦朝,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巩固民族团结。

③有利于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西汉中外王朝制度;东汉时“虽设三公,物归太阁”,皇帝接权

2.唐朝三省六部:

(1)结构:

(1)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书)、尚书省(负责实施)、门下省(批驳检讨)

(2)六个部门----官方部门、家庭部、能源部、战争部、惩罚部、劳工部

(2)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分为三种,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划分相权,弱化地方权力)

(1)措施:

(1)征集精兵:原则是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统兵调兵到枢密院。

2削权:中央政府将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两院三司制,并设立枢密院,划分丞相兵权;设立中书门下丞相府,参照政事划分丞相行政权;设置三个秘书,划分总理的财权);在当地商州县,是中央直属,县下有总统制,公务员任命为县长。

(3)钱谷:地方财富通过转运运输到中央,使地方政府失去了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中央集权加强,唐末以来藩镇分离的局面有所改变。造成了“冗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废除宰相,相对权力和皇权合二为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明朝设内阁:明太祖设大学生,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限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部:

①时间:雍正时期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事

③职权:处理军事事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事政治计划,审理重大案件。就跪下放唱片。

(4)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大的军事由皇帝决定,专制皇权高度发达。军部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