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谭昊)

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谭昊)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旨在富庶强兵、挽救宋朝危机的大规模社会改革运动,但以失败告终。但作为商鞅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急功近利,渴望成功

自商鞅以来,所有成功的政治改革都是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进行的。毫无例外,直接而激烈的改革失败了。王安石深知,如果改革“慢而易之,必有大利;急,这是一个很大的危害”,但在改革行动中过于仓促。他只确定了一个目标,却忽略了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短短几年时间,十几项改革全面展开。当时社会各阶级都不一定具备这种精神物质承受能力,所以改革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当时同时得罪了太多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的反对和份量在改革之初是无法承受的。

2.内部问题

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而王安石背后的宋神宗却没有那么坚定,不止一次动摇了他变法的决心。在封建集权的时代,皇帝的支持非常重要。宋神宗的态度无疑给改革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而且王安石变法派存在很多问题。有些人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而忽略了全局。结果变法派本身就分裂了。

3.反对派的力量

虽然反对王安石的不都是反对变法的人,但也有在考虑要不要变法,赞成温和变法的。但对于王安石想要的变法,这些人都是反对者。这些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很强。著名的大臣有苏轼、司马光、韩琦、欧阳修等。王安石虽然人品无可挑剔,但他的变法助手也不是无懈可击。而且他们远不如司马光等人有名,因为道德品质差而被认为是小人。

4.执行不力

一个好的政策具体落实,很难保证不会有偏差。然而,王安石并不能像后世的张那样独揽大权,让地方官员准确地执行自己的政策。反对党数量众多,无法调和。但地方政府通过修改税率、虚报情况,甚至损害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等手段,欺上瞒下。无法有效解决和控制。任何政策都不能有效实施,最终只会失败。

5.王安石的性格缺陷

王安石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但他的性格过于刚愎自用。每次和别人讨论国家大事,都会有一些防御,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手司马光和他是好朋友,曾经劝他不要太自信。然而王安石不同意,两人逐渐分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安石觉得很难接受不同的意见。结果他身边出现了很多互相摇尾乞怜的小人。从未反对过王安石,却不顾时局迎合。这也增添了王安石的刚愎自用。同时,因为这些人的道德品质,被攻击的原因很多。客观来说,反派不一定就无能。但是,这些人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没有把自己的能力运用到全局中去。这也导致改革的实施逐渐恶化。

6.托古改革

王安石说他的新法是以先王和孔子的教诲为基础,以此堵住反对新法者的嘴,如将幼秧法比作“李周春宫”;免役法是以“周官”的正史为依据的,国王的庶民足以为他在鲁管耕田;嘉宝的兵法胜过先王的农兵,城的易法胜过汉的平法。但古今风俗不同,环境不同。即使新法真的起源于古代制度,也不总是适合的。有高人一等的嫌疑,不切实际。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虽然改革最终失败了,但许多新法律实施后也存在许多弊端,但基本上都收到了一些良好的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仍然非常显著。

贫困状况的变化

政府收入大幅增加。通过一系列新的财政管理法的实施,在发展生产、平均纳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国库的储蓄可以用于政府20年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新法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权贵地主的兼并权力,限制了官僚和权贵地主的逃税行为,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它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负担减轻了,呈现出民族复兴的状态。

弱势状况的改善

富裕的强兵是政治改革的最终目标。通过新法的实施,增强了北宋的国力。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秩序,建立了国家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经费;切割兵法提高了军队中士兵的素质,改变了士兵会被分割的局面,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马匹保护法大大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军事装备监督法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强兵的改革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的被动局面。北宋熙宁六年,在王安石的指挥下,主动进攻吐蕃,收复了贺、陶、闵等五州,并以羌人三十万户口,延绵二千多里。这是北宋空之前的最后一次军事胜利,也为进攻西夏地区建立了有利的战线。这是改革带来的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