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化学 >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张佳郡)

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张佳郡)

高中化学虽然内容简单,但是比较零散,高中生应该多读,多背题,加深印象。以下是Youtu.com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的两个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必修化学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向右排列;(2)在水平行周期中排列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件;(3)将最外层中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元素按照电子族数增加的顺序从上到下垂直排列

2.如何准确表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依据:

(1)元素金属强度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度;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氢氧化物水合物的碱性强度;位移反应。

(2)元素非金属强度的判断依据:单质和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酸度;位移反应。

4.核素:含有一定数量质子和中子的原子。

①质量数= =质子数+中子数:A = = Z+N;②同位素:相同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称为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高中必修化学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定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构型、原子半径、主价、金属和非金属)随着核电荷的增加而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本质上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构型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的渐变规律:①电子构型:最外层电子数随着电子数的相同而依次增加;②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③主价;(4)金属和非金属:金属性能减弱,非金属性能增强;⑤简单物质难以用水或酸替代;⑥氢化物的化学式;⑦与H2结合的困难;⑧氢化物的稳定性;⑨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主治化学式。

2.i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最具金属性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

ⅶ a族卤素元素:F Cl Br I At(F是最非金属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

3.判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强度的方法:

(1)强(弱)金属性——(1)简单物质容易(困难)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②氢氧化物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强(弱)非金属性—— ①单质易(难)与氢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含氧酸)具有强(弱)酸性;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3)与同期相比:

金属性能:钠>:镁>;(Al)铝

与酸或水的反应:由易到难

碱度: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非金属:硅

单质与氢的反应:由难到易

氢化物稳定性:sih4

酸度(含氧酸):h2sio3

(4)与主要家庭相比:

金属漆:李

与酸或水的反应:由难到易

碱性:LiOH

单质与氢的反应:由易到难

氢化物稳定:氟化氢>:氯化氢>;HBr&gt。你好

(5)金属性能:李

还原性(电子损失能力):李

氧化性(获得电子能力):Li+>: Na+>;K+>;Rb+>;Cs+非金属性:f >:Cl >;Br&gt。我

氧化性:F2 >:Cl2 >;Br2&gt。I2

还原性:f-

酸度(厌氧酸):氢氟酸

(6)比较粒子(包括原子和离子)半径的方法:①首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2)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负电荷的数量,负电荷越多的半径反而越小。

化学键,高中化学必修课

1.化学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只有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含有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NH4Cl含有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Na2O2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H2O2含有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2.化学能和热能:任何化学反应总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产物中的化学键形成要释放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某一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取决于反应物和产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全部燃烧和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和水反应生成氢气。④大多数化学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②铵盐与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 = BAC 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氯化钾、高锰酸钾、碳酸钙等。

3.化学能和电能

原电池原理:(1)概念: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一次电池工作原理:化学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转化为电能。

(3)形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有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闭环;④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和反应的名称:

负极:以活性金属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更活泼的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使用活性较低的金属或石墨作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公式:溶液中的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现象:一般是气体释放或者正极质量提高。

(5)一次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根据一次电池两极的材质:负极使用活性金属较多(K、Ca、Na太活泼,不能作为电极使用);活性较低的金属或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二氧化锰)等。作为正极;(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方向:(外部电路)的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从一次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③根据内部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一次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一次电池负极;(4)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常导致电极本身的消耗和质量的降低。正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往往伴随着金属沉淀或H2发射。

高中必修化学二——有机物

1.甲烷

(1)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引入甲烷,溶液颜色不变。说明甲烷不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进一步说明甲烷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

(2)甲烷置换反应:取一个100毫升的钢瓶,通过排干饱和盐水溶液依次收集20毫升4和80毫升2,放在明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情况。

约3分钟后,量筒壁上出现油滴,量筒内饱和盐溶液液面上升。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化学反应。量筒上出现油滴,说明形成了新的油物质;量筒内的液位上升,说明量筒内的气压随着反应而降低,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少。

2.乙烯

(1)点燃纯乙烯,在有明亮火焰和黑烟的空气体中燃烧。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高,燃烧时产生黑烟。

(2)将乙烯引入到含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紫色褪色,说明乙烯可以被氧化剂高锰酸钾氧化,其化学性质比烷烃更活泼。

(3)将乙烯引入含有溴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溴的红棕色褪色,表明乙烯与溴反应。

3.乙炔

(1)点燃纯乙炔。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强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高,碳没有完全燃烧。

(2)在含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引入纯乙炔,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紫色褪色,表明乙炔可以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变色

实验:将纯乙炔引入装有含溴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时,溴的红棕色褪色,表明乙炔也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4.苯及其同系物

实验:将2 ml苯、2 ml甲苯、2mL二甲苯注入3个试管,每管加入3滴高锰酸钾酸溶液,剧烈摇动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甲苯和二甲苯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苯表明甲苯和二甲苯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

5.卤代烃

(1)取一个试管,滴加10 ~ 15滴溴乙烷,然后加入1mL5%的5% NaOH溶液,充分摇匀,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小心吸取10滴上层水溶液,转移到另一个装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试管中,然后加入2 ~ 3滴2% AgNO3溶液,看到反应中形成淡黄色沉淀,即为AgBr

(2)向试管中加入2ml 1,2-二氯乙烷和5ml 10%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然后在试管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向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溴水。在水浴中加热试管中的混合物(注意不要让水沸腾)。加热一段时间后,将产生的气体引入溴水中。产生的气体会使溴水褪色,说明反应中产生了不饱和有机物。

6.乙醇

(1)向大试管中注入约2mL无水乙醇,然后加入2小块用新切的滤纸干燥的金属钠,用装有导管的单孔塞快速塞住试管口,用小试管扣在导管上,收集反应中释放的气体,检查纯度。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速率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速率慢,说明乙醇比水更难电离H+。

(2)向烧瓶中注入20毫升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3左右),放入几块碎瓷片。加热混合液体,使液体温度迅速升高至170℃。产生的气体会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褪色。

7.苯酚

(1)苯酚与NaOH反应:在含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摇动试管,然后滴加5% NaOH溶液,摇动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苯酚与水混合时,液体浑浊,说明苯酚在室温下溶解度不大。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中的液体由混浊变为澄清,这是由于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形成易溶于水的酚钠。

(2)酚钠溶液与CO2的作用:苯酚与NaOH反应得到的澄清液中引入CO2气体,可以看出二氧化碳使澄清液再次浑浊。这是因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于水的酚钠在碳酸的作用下再生苯酚。

(3)苯酚与Br2的反应:当向含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浓溴水时,可以看到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苯酚与苯环上溴的取代反应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催化剂,比溴与苯环上苯及其同系物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苯酚中苯环上的H在羟基的影响下变得更加活泼。

(4)将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滴入含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摇匀,观察现象。苯酚可以与氯化铁反应,使溶液变成紫色。

8.乙醛

(1)乙醛的银镜反应:将1mL2%的2% AgNO3溶液加入到干净的试管中,然后边摇试管边滴加2%的稀氨水,直至最初的沉淀刚好溶解。然后滴3滴乙醛,摇匀,用热水浴加热试管。观察现象。

AgNO3和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的Ag(NH3)2OH是弱氧化剂,可以将乙醛氧化成乙酸,而Ag+则还原成金属银。

(2)乙醛与Cu(OH)2反应:向试管中加入2ml 10% NaOH溶液,滴加4 ~ 6滴2%硫酸铜溶液,摇匀,加热0.5 mL乙醛溶液至沸腾。可见溶液中有红色沉淀。反应中产生的氢氧化铜被乙醛还原成氧化亚铜。

9.乙酸

(1)乙酸与Na2CO3的反应:在含有少量Na2CO3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约3mL乙酸溶液,可以看到试管中产生气泡,说明乙酸比碳酸更具酸性。

(2)乙酸酯化:向试管中加入3毫升乙醇,然后在摇动试管的同时加入2毫升浓硫酸和2毫升冰醋酸。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min~5min,产生的气体会通过导管传到Na2CO3饱和溶液表面。

液面可见透明油状液体,能闻到香味。这种芳香透明的油状液体是乙酸乙酯。

10.将6滴乙酸乙酯滴入3个试管中。向第一个试管中加入5mL蒸馏水;向第二个试管中加入0.5毫升稀硫酸(1∶5)和5毫升蒸馏水;向第三个试管中加入0.5毫升30%氢氧化钠溶液和5毫升蒸馏水。摇匀后,将三个试管放入70℃ ~ 80℃的水浴中加热。几分钟后,第三个试管中的乙酸乙酯气味消失;第二个试管有一点乙酸乙酯的味道;第一个试管里的乙酸乙酯气味没有太大变化。实验表明,在酸(或碱)存在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更完全。

11.葡萄糖

(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在干净的试管中配制2mL银氨溶液,加入1m 10%葡萄糖溶液,摇匀后水浴加热3min~5min,即可看到银镜。葡萄糖分子含有醛基,醛基和醛一样可以还原。

(2)与Cu(OH)2反应:加入2ml 10% NaOH溶液,滴加5滴2%硫酸铜溶液,然后加入2ml 10%葡萄糖溶液,加热,可见红色沉淀。葡萄糖分子含有醛基,醛基和醛一样可以还原。

12.蔗糖

向两个干净的试管中加入1毫升20%蔗糖溶液,向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3滴稀硫酸(1∶5)。在水浴中加热两个试管5分钟。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银氨溶液,水浴加热3min~5min。蔗糖没有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蔗糖分子不含醛基,没有表现出还原性。在硫酸的催化下,蔗糖水解反应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13.淀粉

将0.5g淀粉放入试管1和试管2中,向试管1中加入4mL 20% H2SO4溶液,向试管2中加入4mL水,加热3min~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中的H2SO4溶液,并将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中。在试管2和试管3中加入碘溶液,观察是否有蓝色。向试管1中加入银氨溶液,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内壁是否出现银镜。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淀粉可以用酸催化水解,葡萄糖可以水解。而无酸试管中的碘溶液呈蓝色,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14.纤维素

将一小团棉花或几张滤纸放入试管中,加入几滴90%浓硫酸,用玻璃棒将棉花或滤纸捣碎成糊状。小火上的微热使成亮变成棕色溶液。冷,滴3滴硫酸铜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和溶液,直至Cu(OH)2沉淀。加热煮沸时,可以看到产生红色氧化亚铜,说明纤维素水解产生可还原物质。

15.蛋白质

(1)蛋白质变性:在两根试管中加入3mL蛋清溶液,加热一根试管,在另一根试管中加入少量醋酸铅溶液,观察现象。将凝结的蛋白质和产生的沉淀物放入两个装有清水的试管中,观察它们是否溶解。

蛋白质加热到一定温度会凝结,醋酸铅会沉淀。除了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和一些有机物质也能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后,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溶解性,还失去了生理活性,这是不可逆的。

(2)蛋白质显色反应:在含有2mL蛋清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浓硝酸,微热,观察现象。

蛋清溶液遇浓硝酸变黄。蛋白质可以与许多试剂发生特殊的颜色反应。一些蛋白质与浓硝酸反应产生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