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高三必看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程爽)

知识点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高三必看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程爽)

很多高三学生在化学复习中抓不住重点。以下小系列整理高考化学重点知识,供大家参考。

高三化学知识点综述

1.结晶和重结晶:溶液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如NaCl和KNO3。

2.蒸馏冷却法:沸点相差很大。乙醇(水):加入新造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分后蒸馏。

3.过滤方法:可溶性和不溶性。

4.提取方法:比如用四氯化碳从I2水中提取I2。

5.溶解方法:铁粉(A1粉):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过滤分离。

6.添加方法:通过加热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CO2(CO):CuO;CO2(SO2):通过碳酸氢钠溶液。

7.吸收法:去除混合气体中必须被药物吸收的气体杂质:N2(O2):通过铜网从混合气体中吸收O2。

8.转化法:这两种物质很难直接分离,所以很容易通过加入药物进行分离,然后还原回来:Al(OH)3和Fe(OH)3:加入NaOH溶液溶解Al(OH)3,过滤,除去Fe(OH)3,然后加入酸将NaAlO2转化为A1(OH)3。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1.杂质转化法:去除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将苯酚转化为酚钠,酚钠易溶于水,与苯分离。加热可以用来从Na2CO3中除去Na2CO 3。

2.吸收洗涤法:除去少量氯化氢和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水,混合气体可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入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要去除碘中的沙子,可以用这种方法。5.溶剂萃取法:为了去除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为了从硝酸钠溶液中除去少量氯化钠,可以利用两种溶液溶解度的差异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沉淀,得到纯净的硝酸钠晶体。

7.分馏:为了从乙醚中除去少量的醇,可以使用多次蒸馏。

8.分液法:分离不同密度、互不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分离苯和水。

9.透析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去除胶体中的离子。如去除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方法:去除一种物质中的杂质,可以综合使用上述所有方法或多种方法。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

误区一误以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区分酸性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和Mn2O7都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碱性氧化物必须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比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误点2误认为胶体带电。

鉴别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体粒子带电,并不是所有的胶体粒子都带电。比如淀粉胶体颗粒是不带电荷的。

误区三误认为化学键断裂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新物质的形成,从微观角度看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打破化学键或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比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中的化学键被熔化或粉碎过程破坏,化学键是固体从饱和溶液中沉淀出来的过程形成的。这些都是物理变化。

误区四误以为同一元素的简单物质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对同一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的区分是不同的物质,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物质,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误点5误认为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

气体摩尔体积是1摩尔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所占的体积,标准条件下为22.4升,非标准条件下为22.4升,非标准条件下为22.4升

错点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雅芳伽德雷欧定律时忽略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气体摩尔体积或Ave Gadereau定律的判别只适用于气体系统,气体系统可以是纯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当气体的摩尔体积用于气体计算时,应注意22.4升摩尔-1只能在标准条件下使用

当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误差点7错误地应用了溶剂的体积。

区分物质的量和浓度是代表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和浓度时,应该使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误差点8在换算溶液物质和溶质质量分数的量和浓度时忽略了溶液体积的单位。

在区分溶液物质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转换时,应使用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浓度单位是mol·L-1,溶液的密度单位是g·cm-3。转换时,很容易忽略体积单位的不一致性。

常见错误点9:当SO2、CO2、NH3、Cl2等。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溶液可以导电,因此误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简单物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液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否则其水溶液的电导率不能作为判断其是否为电解液的依据。例如,SO2、CO2和NH3溶解在水中时可以导电,因为它们与水反应形成电解质。

常见错误点10误认为溶液电导率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度与溶液的电导率没有必然的关系,但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携带的电荷数有关,电解质的强度与其电离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