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薛诗瑜)

知识点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薛诗瑜)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

1.生物膜的流体镶嵌模型如图()。

A.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在运动

B.磷脂分子在流动,而蛋白质分子不流动

C.磷脂分子不流动,但蛋白质分子流动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不动的,流动性由抗原决定簇决定

2.细胞色素C是一种含有血红素的蛋白质,溶于水呈红色,不能通过半透膜。在图1所示的U型管中,中间D处安装半透膜,A侧加入细胞色素C的水溶液,B侧加入清水,使A侧和B侧的溶液高度一致。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A.A的液位比B低,B的侧面是红色

甲液位高于乙液位,乙侧无色

C.A、B两侧液位一致,B侧无色

D.A和B两侧液位相同,B侧为红色

3.猫有高度特化的尿征信息,动物通过感知前动物留下的痕迹,可以避免遇到自己的“对手”。动物行为所依赖的下列信息类型与上述信息类型不同()。

A.候鸟的长途迁徙行为

B.雄性动物的场标记行为

C.雌性昆虫释放额外的荷尔蒙来吸引雄性

D.雄鼠的气味使幼鼠的性成熟提前

4.关于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是正确的()。

A.有机物的种类正在减少

B.种子中包含的能量正在增加

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增加

D.种子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质含量增加

5.图B是哺乳动物消化道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图中的y最有可能代表()。

A.核糖核酸乙.淀粉

C.脂肪酶d .麦芽糖酶

6.拟南芥、果蝇、秀丽隐杆线虫和蛔虫是常用的实验生物。以下说法不正确()。

A.拟南芥是一种自花授粉植物,很容易获得突变体

B.果蝇有三对脚和两对翅膀,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

C.拟南芥、果蝇等。因为它们的小基因组,在遗传学中经常被用作正常的实验生物

D.秀丽隐杆线虫和蛔虫是线性动物,由相似的体节组成。

7.关于植物激素不正确的是()。

A.乙烯可用于水果保鲜

B.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C.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休眠

D.生长素可以保护花果,也可以稀释花果

8.生物遗传的叙述是正确的()。

A.褐猴(Bb)随机交配,后代出现一些白猴,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雌雄异株植物异花授粉,套袋两次,去雄一次,授粉后一次

c .交替种植纯合甜玉米和纯合非甜玉米,根据亲本植株的籽粒判断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

d、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高茎和矮茎都有,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9.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是正确的()。

A.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B.三磷酸腺苷在类囊体膜上合成

C.所有的光合色素都能转化光能

D.如果温度为0℃,光合作用将停止

10.现在人类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乳房生物反应器合成并分泌抗体。以下相关陈述不正确()。

A.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理论基础是基因重组

B.(缺少此选项)

C.受精卵是基因工程的首选,因为它比较大,但在使用前应该通过性别进行鉴定

D.乳腺生物反应器中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不需要细胞器的参与

11.以下关于生物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授粉不足,玉米缺少谷粒

B.有些黄瓜只开花不结果,因为只有雄花没有雌花

C.蕨类植物比苔藓高,因为它们生活在陆地上

D.白萝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颜色差异是由光引起的。

12.有性生殖生物进化更快。原因是()。

A.再现速度很快

B.产生的后代数量很大

C.后代有更稳定的遗传

D.后代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可变性

12.【答案】D..分析:有性生殖生物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交换,形成多种配子。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多种多样的,这使得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生命力。d是正确的。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受精

【难度系数】★

13.关于人口和社区的说法是正确的()。

A.一个群落中的生物数量分布更广

B.人口规模仅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年龄构成也会影响人口数量

D.林区发生火灾后,生长出来的植物属于初级演替

14.获得2016年诺贝尔奖的日本生物学家叫大隅良纪。他发展的自噬原理是细胞中的一些膜会吞噬细胞质。吞噬后用溶酶体()处理。

A.自噬体和溶酶体的功能是一样的

B.这种自噬可以加速废弃细胞器的处理速度

C.膜吞噬细胞质具有特异性

D.自噬机制出现问题后,细胞内的能量转换效率会提高

15.下图是显微镜下对洋葱鳞片叶细胞的观察。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N区空之间的大小与C的选择性渗透率有关。

互花米草的颜色加深与原生质层的半渗透性有关

C.c指细胞壁,m指细胞质,n指细胞液

D.用根尖的分生组织也可以代替这个来做这个实验

1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是不正确的()。

A.可以回收的是c。

B.如果D酶由于某种原因失效,下一个神经元仍然可以正常兴奋

C.除了乙酰胆碱,甲状腺激素和一氧化碳也可以用作神经递质

D.当兴奋到达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17.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是正确的()。

A.试管动物中使用的技术是核转移技术

B.在细胞传代过程中,细胞可能发生变异,产生永生

C.在传代培养过程中,分散的细胞需要用胃蛋白酶消化

D.在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杂交中,筛选形成细胞的方法是相同的

18.南极冰藻是南极一种复杂的藻类植物,磷虾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以磷虾为食,磷虾已经下降了80%。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南极冰藻形成一个种群

B.企鹅的种群密度不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的降低而降低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和其他生物组成了一个群落

D.南极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能量都来自南极冰藻固定的所有太阳能

19.关于制作酸奶的叙述是正确的()。

A.制作酸奶需要酵母

B.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引入氧气

C.酸奶的酸味来自乳酸

将牛奶煮沸后,立即加入酸奶发酵菌种

20.不需要无菌操作的是()。

A.接木

B.稀释涂层

C.倒平板

d、制备培养基

21-25个空缺

二、简答题(本题目有2个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植物的根不仅是激素合成的主要器官,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图6中的① ② ③ ④依次对应图5中的_ _ _ _ _ _,图6中的曲线反映了生长素的作用。

(2)主要由根尖产生,与生长素、赤霉素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 _ _ _ _ _。

(3)干旱将导致生长素和赤霉素显著减少,脱落酸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7.发现青蛙的肤色是由颜色粒子决定的,做了以下实验:

(1)黑暗的青蛙放在明亮的地方,而明亮的青蛙放在黑暗的地方

现象:暗蛙皮肤变亮,亮蛙皮肤变暗

(2)将两只青蛙蒙上眼睛,然后放在明亮和黑暗的地方

现象:一切变得黑暗

(3)取出暗蛙的脑垂体,放在明亮或黑暗的地方

现象:肤色变亮,一直保持

(4)给亮蛙注射一定的激素,放在明亮的地方

现象:肤色变暗,很快恢复

问题:(1)青蛙肤色的变化是由_ _ _ _ _ _控制的,这是长期_ _ _ _ _ _的结果。

(2)研究人员进行实验时,需要控制_ _ _ _ _ _ _环境因素;实验表明,肤色受_ _ _ _ _ _调节。

(3)发现青蛙的皮肤与其下层组织之间有很多血管,说明皮肤的_ _ _ _ _ _ _功能。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目有2个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探索酵母细胞呼吸方式的改进实验:①市场活性干酵母复水活化,替代新鲜酵母;②用500ml厚的玻璃瓶和钢管代替锥形瓶和玻璃管,用带活塞的胶塞代替原来的胶塞;③用50毫升锥形瓶代替500毫升清水锥形瓶;(4)可调节供氧速度的自动仪器,泵送氧气代替气球供氧;⑤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老师用学生实验代替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用学生闻是否产生酒味。请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教师实验改进材料的具体措施和意义;

(2)结合材料分析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中学生物实验?

29.老师就反射弧的定义提问,学生可以准确回答。老师继续提问: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什么?这时学生回答神经中枢是大脑和脊髓,老师继续问大脑和脊髓是否都是它的神经中枢。带领学生回忆初中的内容…同时,老师让学生画一个膝跳反射示意图。

(1)根据图2所示的材料,学生画出反射弧示意图,分析学生的误解。

(2)结合该材料,分析概念转换的一般策略。

四、教学设计题(这个大题是小题,30分)

30.在某版高中生物课本中,“生长素发现过程”部分如下: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9世纪末,达尔文(C.Darwin,1809-1882)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索原因。实验发现,金丝雀甲虫的胚芽鞘在受到单侧光照时会向光弯曲,但如果将胚芽鞘顶端去掉或用锡纸覆盖,则不会弯曲。如果尖端以下的部分被覆盖,胚芽鞘会向光源生长。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在单侧光刺激下,胚芽鞘的尖端会向下方的延伸区传递某种“刺激”,使延伸区的背光面比光滑面生长得更快,使胚芽鞘向光弯曲。

(1)根据以上材料设计并绘制达尔文实验图。(10分)

(2)利用上述示意图设计教学过程。(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