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升初 > 解读“剥虾难住小学生,‘教育富贵病’得治”现象(张平)

知识点

解读“剥虾难住小学生,‘教育富贵病’得治”现象(张平)

今天,边肖看到一则新闻,“虾皮绊倒小学生,‘富贵病教育’是可以治愈的。”看到这个新闻你会有什么感受?也许还有很多朋友没有看到这个消息。现在我们编一个小连续剧,和大家一起看这个新闻。

解读“小学生剥虾难,‘教育富贵病’可治”现象

据《现代快报》9月2日消息,昨天是开学第一天。11点35分,一阵铃声响起,400多名宁波新城一实验学校一年级的孩子走进食堂,开始了学校食堂的第一餐。只是面对虾,很多同学都傻眼了...孩子不吃虾是因为父母没教。(9月2日《现代快报》)

小学新生不会剥虾,只能忍痛割爱,看不起虾。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深刻的一课,凸显了父母溺爱教育的现实讽刺。习惯被抚养的孩子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这种“教育富贵病”确实需要尽快治疗。

在家里,这些孩子,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被当成了他们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捧在嘴里怕化。很多孩子都要张嘴伸手,导致父母忙孩子闲。正因为如此,一旦有孩子离开父母的羽翼,连吃饭都成问题。

孩子的成长质量与其成长过程息息相关,尤其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不是父母给了多少,而是他们做了多少意味着孩子会成功,意味着孩子幸福。相反,父母给孩子不同的成长方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需要长得高,而是要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到自我生活的烹饪中,让孩子尽快不用父母的翅膀自由飞翔。如果给孩子太多的帮助,帮助他们完成本该自己完成的事情,只会阻碍孩子成长的过程。

父母做的太多,反而刺激孩子忘恩负义。有一位家长曾经让10岁的儿子在假期照顾在美国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表示需要家长“放权”。结果,美国的亲戚朋友没有“全面”照顾他们的生活。做饭、洗衣服、出去活动、坐公交车都是孩子们自己做的。假期过后,父母惊讶地发现,不懂感恩、事事依赖父母的儿子变得懂事了,有了更强的自理和自立意识。不需要区分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但需要指出的是,家长的教育更应该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虽然不能刻意让孩子在“伪贫困”下体验“自我生存”,但也要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最起码孩子在家的时候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很多家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能力,花巨资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却只缺乏教育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基础投入。这就导致了“100双袜子的又大又重的学校”,大学生用快递把衣服送回家让父母洗等问题。这些事件确实值得家长反思。

基于大一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剥虾,幼儿园已经开始教孩子一些生存技能,而家庭教育的步伐依然搁浅。这是一个学习和反思家庭教育的机会。当会剥虾的孩子和不会剥虾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可以自己动手自食其力的情况,是孩子和父母最难忘的。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令人佩服。对于那些通过学习可以自己吃虾的同学,需要掌声。相应的,那些还被溺爱喂养的孩子的父母,也应该尽快加入到放下教育的行列中来,主动“教育有钱人和有病人”,让孩子的成长过程丰富多彩,独立能力与时俱进。